2022年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告台湾同胞书的理解与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
――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简论
李砚祖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大致包括室内设计与室外及公共场所设计等内容。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比较大和新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对人所处环境进行的艺术设计;环境本身所指就很宽泛,有时是很难设计的。事实上,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室内设计(包括家具)与陈设为主体、兼顾室外一定范围环境(含庭院甚至园林)的一种设计艺术。这一专业在90年代以前称之为“室内设计”,按照中国传统的词汇与解释即所谓“陈设”。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形成与成熟、设计概念的广义化与深度化,以及人对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一体的要求,形成了对室内外环境作整体设计的思想,采用“环境艺术设计”以取代“室内设计”的专业名称,即是现代整体设计思想的产物。但是,综观当代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除去那些有条件的宾馆饭店以外,大多数的设计并不注重整体性,反而表现出一种封闭与隔离的倾向,尤以住宅的室内设计为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居“装修”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搬迁新居要装修,旧房子一旦有条件也都想进行装修,这已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不仅涉及千百万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它亦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当代文化的表征。遗憾的是,当代这种装修热中表现出的追求高档、豪华的单一倾向,已到了庸俗、低劣、无文化品位、无审美情趣可言的地步。不少的装修设计唯港台风格是从,唯洋是从,中国民族的、传统的设计艺术精神与品格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明清环境艺术设计及其思想的分析入手,寻找其内在的文化意识和精神,或许对当下的“装修文化”乃至环境艺术设计有一点启示。
一 “宜设而设”与“精在体宜”
在明清有关设计的论述和笔记中,“宜”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有体现着一种价值的标准。如计成在《园冶》中提出造园设计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李渔在《闲情偶寄》论述有关建筑、造物、陈设时亦以“宜”为准则,如“制体宜坚”、“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因地制宜”等;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亦强调“随方制象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各有所宜”。“宜”在诸家之论中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不同层次的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三例: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斫。因地因人制宜,是属于及物层面,是艺术设计中实用的基本层次;宜简不宜繁已经提供着某一审美的向度和形式选择;宜自然不宜雕斫,则趋于某种独立的精神追求与人格建树。这三例又几乎形成中国传统室内外艺术设计的基本精神构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1、因地因人制宜
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谓:“地与人具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计成,字无否,他在设计中善于用因,善于用因在于其能制宜。他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方法,是程序,而体宜是目的,是结构,是最终设计价值的体现。“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不妨偏径,顿置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