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前言: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司马防的次子,司马孚的弟弟。他一生多舛,在动荡乱世中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司马懿深谙大义,熟稔权谋,最终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然而,在权力斗争中求生存,他内心也在畸形扭曲的现实中蜕变。那么,身处乱世,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磨砺?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一、才高八斗,不愿为曹操用

司马懿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出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望族司马氏,是司马防的次子。司马懿幼时聪慧过人,7岁能作文,10岁就通晓《诗》、《书》,有“神童”之称。长大后,他又博闻强识、学贯古今,尤其擅长兵法,有“奇才”的美誉。

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马懿30岁,正值壮年。此时曹操已掌控汉朝朝政,欲征天下,闻司马懿聪明绝顶,多次派人前来傅州温县,恳请司马懿出山入仕。然而司马懿憎恶曹操篡位之举,坚决不肯出仕。

曹操一心想让司马懿为己用,再三征召不成,大怒,派兵前来威逼。司马懿为保全性命,无奈出仕,成为曹操手下谋士。其实,司马懿心中并不看重曹操这个来路不正的篡位者,对曹操更是敬而远之。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二、辅佐曹丕,稳固魏国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弑君夺位,代汉称魏。曹丕即位后,多次征召司马懿入朝辅佐。考虑到实力悬殊,司马懿只得前往许昌朝见曹丕。曹丕即位之初,政权尚不稳固,恰恰需要像司马懿这样谋臣辅佐。曹丕十分看重司马懿的才能,任命他为中护军,拜司空,封温侯,成为重要谋臣。

此时,曹丕刚夺得帝位,政权尚不稳固,司马懿对曹丕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帮助曹丕巩固了政权。其中,通过实施九品中正制,加强皇权,提高书记官员地位,使曹丕得到士大夫支持。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此外,平定河西走廊叛乱,恢复北方统一,也使魏国国力日益强盛。在多次征伐东吴的战役中,司马懿给予曹丕关键性建议,使曹丕取得巨大胜利,大大增强魏国实力。因此,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给予他越来越大的权力,朝中大事多决定于司马懿。

在此期间,曹操手下宿将张鲁等人多次进谗言,说司马懿貌似骷髅,骨瘦如柴,必有异心,有夺位之相。曹丕对司马懿信任有加,没有听信这些谗言,反而大加提拔,更加重用司马懿,使司马懿的地位更加稳固。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三、掌握大权,政变诛杀

太和五年(231年),曹叡继位后,亦深得司马懿辅助。由于曹叡年幼即位,曹丕生前托孤于司马懿等人。这使得司马懿成为实际上的执政者,可谓权倾朝野。曹叡对司马懿言听计从,朝政大事都先请示司马懿。

正始四年(243年),曹叡去世,其子曹芳继位,仅8岁。曹叡生前再次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曹爽贪婪无能,多次率兵攻打东吴均告失败。而司马懿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曹氏父子都对他倚重有加。比起曹爽的失败,使得司马懿在朝中的声望与日俱增。两人矛盾日益尖锐。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正始十年(249年),时值清明节,曹爽与年幼的曹芳一同前往曹操陵墓祭拜。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杀死曹爽一党,排除异己。自此,司马懿专断朝政达两年之久。他甚至废黜太尉王凌,以自己为太尉,集兵权、政权于一身。

司马懿晚年退居幕后,但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接续掌权。终于,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在司马懿t司马懿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后,很快发动政变,废黜魏帝曹奂,晋代魏,司马氏开始了近百年的统治。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四、深谋远虑,步步为营

司马懿一生谨小慎微,步步为营。他不像曹操那般蛮横,也没有明显的篡位野心,但他谨慎求存,深谋远虑,最终改变了三国的局面。

曹魏建立后,实力强大,领土辽阔,国库充裕。曹丕即位之初,司马懿就深深认识到,要在乱世立足,就必须依附实力强盛的曹魏。于是,他虽不情愿,也只能忠心辅佐曹氏王朝,同时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和人脉。

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权倾朝野,有实际掌权之势。但他没有像董卓那样穷兵黩武,满足于稳固的地位。更没有在曹叡死后直接发动政变夺权,而是选择与曹爽共同辅政。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一方面,曹氏王朝国力仍在,鲜卑族也步步紧逼边境。考虑大局,司马懿选择稳定王朝,不做激进举动。另一方面,他深知权力需要稳固地积累,不能有失误蹈,遂忍辱负重,试图与曹爽合作。

直到曹爽放纵无度,挥霍国库,又屡次在对吴战争中失败,昏庸无能的本性完全暴露的时候。曹爽还多次在朝堂上公开讥讽司马懿,意图彻底排挤司马懿势力。司马懿这才决心除掉曹爽,夺取朝政大权。可见,他步步为营,深谋远虑,选择了最佳时机才最终获得成功。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直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五、结语

司马懿生于乱世,历尽沧桑,最终改变三国格局。他深谙大义,处变不惊,最终成就辉煌。他步步为营,深思远虑,脱胎换骨,才获得最后的成功。

乱世之中,我们还能找回一点理性和良知吗?也许司马懿的经历能给我们以启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我们在纷乱中守住理智的清明,方得乱世存活。同时,我们还应保有谦逊善良之心,不因乱世而丧失人性本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失大义与理想,方是人生的成功之道。

在我看来,司马懿这一生似乎从未有过要反叛的心,他深知人生宛如下棋,一步都不能踏错。经历沧桑岁月,他的心境在那畸形扭曲的现实中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

司马懿,作为历史上杰出的谋士和将领,对于权谋和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江山飘摇,内外矛盾交加,位极人臣的他一开始心中或许还有平静的江河。

原创文章,作者:赵赵的期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54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