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俄乌冲突打到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冲突很快要上升到全面战争。
有人推测俄乌冲突一周年到来之际,普京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此,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发出了警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新的重大攻势已经开始。
前几天,俄罗斯抛出了无条件和谈的橄榄枝,谁知乌克兰方面拒绝和谈,表示死战到底,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与此同时小泽旋风访问了英法德,敲定了西方援助战机和远程导弹等事项。
万事俱备,东风却不与小泽便。传闻前方乌军战事不利,却誓死不退。不是乌军多么勇敢,实则是被小泽逼着要破釜沉舟。
小泽也是被美西方所逼迫,这就叫老子吃定你了,你能怎么着!小泽只好命令手下的督战队,炸掉后撤之路,只剩下一条小卒过河往前拱的路,只有这样能得到美西方的援助。
想想小泽也挺悲惨的啊!
到这地步说小泽没任何怨言那是骗人的,小泽心想:“拜登政府和北约各国,你们出点武器怎么像挤牙膏一样,难道就不能主动一回。”
还有,你们每个国家出点兵力直接入场就那么难吗?难道光靠武器就能解决问题了?你们知道吗?如今乌克兰到了兵员无可征的地步了……
小泽有难处不意外,美西方也有说辞。比如德国总理舒尔茨就喊话小泽:“俄乌冲突的双方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是北约和俄罗斯,你要弄清楚这些。”
要想让北约出钱又出人,没门!
舒尔茨
乌克兰征兵难到你无法想象,老弱病残上战场已是往事。网传有一家,弟弟刚把战场牺牲的哥哥埋葬,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两张征兵传票,让他和他的哥哥一起去前线。
弟弟哭着说:“我哥哥刚下葬,你们不知道吗?”没人听他的哭诉。
这从侧面说明乌克兰征兵有多么混乱和急迫。
乌克兰难,总比不了俄罗斯难,表面看俄罗斯在和乌克兰死磕,实则是俄罗斯以一国之力对抗美西方。乌克兰只是炮灰而已,普京心知,只有把炮灰消灭光,才能震慑住美西方。
鉴于此,普京已经不再抱与乌克兰和谈的奢望,下定决心要放手大干一场。
传闻普京已经在巴赫穆特前线集结了30万大军,一千八百辆坦克,三千九百五十辆装甲车等等,可谓磨刀霍霍!
这回轮到美西方慌了神。
2月13日,美国驻俄大使馆发出紧急通知,让还留在俄罗斯的美国公民赶紧回国,警示美国公民不要再去俄罗斯旅游。
紧接着法国也发出了通知,让留在白俄罗斯的法国公民赶紧离开白俄罗斯。一般国家撤侨意味着该国要有大的变动,对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来说就是两国联手要进行大的战争。
美国政府还说俄罗斯接下来要对留在俄的美国公民进行迫害和恐怖屠杀,也许这是抹黑俄罗斯。
不过从种种迹象表明,俄白联军有可能要进攻基辅。
大战在即,美西方各国公民龟缩回巢。仔细想来不对劲,这分明是美国情报局向驻俄特工发出的撤退信号。大家想一想,俄乌冲突打成这惨样了,谁还会去俄罗斯旅游或做生意呢?
美国中情局无孔不入,从这点可以看出,俄白将有大动作并非无穴来风。
慌神的并非美西方,小泽也慌了个一批,不过他脑子很清醒,那就是死也要拉上美西方垫背,死也要把美国和北约拉下水,老狐狸们别想置身之外看笑话。
有了这种想法就要付诸言行,就在2月13日,小泽在接受德国媒体《明镜周刊》采访时,无意中泄露了惊天秘密。
说是无意,其实是有意泄露消息。
小泽是这样说的:早在2015年2月签订《明斯克协议》时,我就明确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我们无法执行那些协定,这是不平等的条约。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法德和乌克兰就欺骗了俄罗斯。
从小泽无意泄露的信息来看,印证了之前默克尔良心发现的自白。当时默克尔说:“美西方欺骗了普京整整八年。”
普京听到这话后十分震惊,要知道普京和默克尔关系非常好,即便这样都被她骗了。
小泽的话印证了默克尔说的都是真的。
小泽对记者接着说:早在2019年他在诺曼底模式峰会上,与普京第1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时,对普京也说了同样的话。
小泽虽然没有明说俄乌冲突是乌克兰发动的,但也毫不掩饰表明这是乌克兰故意不履行《明斯特协议》挑起的。最后小泽极其直白的表示,乌克兰方面仅将这个协议用于战俘交换。
小泽在这个节骨眼上透露出这样的消息,无非是要把美西方暴露出来。
其实不用小泽无意泄露秘密,地球人都知道是美国发动了俄乌战争。早在俄乌冲突前几天,拜登就说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结果两天后,小泽和美西方挖好坑让普京跳,俄乌冲突爆发了。
大家想一想,没有美西方在背后支持,小泽敢单挑普京吗?
换言之,小泽在大战来临之际,把这些事重新抖搂出来,无疑是要把美西方也拉下水,他自己不背黑锅。
只有把美西方和乌克兰捆在一辆战车上,小泽才有胜算。
只有把美西方和乌克兰捆绑在一起,美西方的武器也就成了乌克兰的武器。
只有捆绑在一起,为了取胜,美西方不得不派兵入场对抗俄罗斯,这才是小泽无意泄露秘密的真实目的。
看来小泽不仅是演戏好手,还是心理战高手,北约和美国千万别低估了小泽的能力,小心上演小家雀玩死老鹰的戏码。
——完——
原创文章,作者:一品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4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