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护苗有我2023#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文/兰妈谈育儿

好好说话,是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修养

能做到和孩子无话不谈,这也是一段教育的成功之处

今天早上,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后怕的事情

正在打扫卫生时,被女儿一声“妈妈,我想出去院子玩会”打断了

当时我有些不耐烦地回答说:“你想去就去,我又没把你的腿绑着”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随着情绪高涨,我的讲话音量越大

这件事过后也并没有多在意,权当女儿已经出去玩了

可当打扫卫生的脏活结束后,我发现女儿半躺在沙发角一动不动

我问她“都出去玩好了”,女儿不答

我再问她“中午吃什么饭”,女儿也不应

有些莫名其妙的情况下

我再次对女儿不耐烦地说:“不说话拉倒,今天就别吃饭了”

那天中午,我做了女儿最喜欢吃的炸酱面

可这一次,她明显没有了之前的喜爱程度

躺在沙发上依旧无动于衷,你喊她吃饭不理、把饭递到跟前也不接

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对着孩子就开始大喊:“你想干什么”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结果,女儿吓得一哆嗦,然后用手紧紧地捂住耳朵

看着孩子大惊失措的样子,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对孩子情绪说话

也许,这种说几句就耍脾气、拒绝交谈的表现,是属于玻璃心的性格缺陷

而我却透过女儿眼底的悲伤,嗅到了此前对她不耐烦、大声讲话背后的伤害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很有感触:

“你吼完孩子后,他不会停止爱你,但被吼的伤害会让他们慢慢停止爱自己”

如果我们养育孩子的初衷是希望他们成长得更好,那平时对孩子说话的态度是不是要有所改变呢

如果不想孩子受到言语伤害影响,那家长们一定要拿好小笔记把下面这6句话记住了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1

教育归教育

不要用辱骂刺激孩子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会,是猪脑子吗”

批评孩子犯错、不听话,是家长不希望孩子在错的路上走弯路

可教育归教育,千万不要陷入吼叫、发火,甚至上升到人格辱骂去刺激孩子

一个男孩,因为经常被妈妈骂“太笨”、“猪脑子”

最后,男孩索性接受这件事,和同学之间也经常以“我是猪”自称

平时若妈妈喋喋不休了,男孩也只是用“猪叫声”来回应

看到儿子不理人,还故意学猪叫声,妈妈气急了,每次都忍不住要把孩子狠揍一顿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多年之后,再次提起过往“学猪叫”的囧事,儿子很直接地告诉妈妈:

“你太凶了,如果不按你的想法来,一定会被骂得很惨,我倒希望自己是头猪,如果听不懂你的辱骂,心里也不会那么难受”

孩子犯错,一般都是行为、和认知上的差距

我们不是不能批评,而是在评价这件事情时要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辱骂

像有些家长气急了,对孩子说“笨得跟猪一样”,“脑子是不是有病呀”,这些就是刺激孩子的人格辱骂

而人格辱骂呢,非但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身错误,还会因为“恶语”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信心受损,甚至变得郁郁寡欢、不爱说话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尽量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不对,容易给别人造成影响,如果换另一种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

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才能凌驾错误、修正自己的行为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2

教育前提是爱

威胁不如产生共情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回老家”

当孩子不够听话懂事时,有些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威胁”去吓唬孩子

这是因为威胁管用,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变得懂事服从

可教育的前提是产生爱,威胁也不如产生共情

我认识一位妈妈,自从生二胎后精力不足、脾气也急躁了很多

每天在小宝身上有忙不完的琐事

家里的大宝呢,也因为有了二宝后心生不满,不是故意惹事闯祸,就是和妈妈顶嘴、事事对着干

有好几次,因为上学穿衣服的问题,大宝故意在大热天穿加绒睡裙,妈妈批评几句后,孩子就把衣柜里的所有衣服都扒出来扔在一边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情绪失控下,妈妈威胁说:“你再这么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回老家”

结果,大宝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行李,恨不得下一秒就赶紧被送回老家

那一刻,妈妈懵了

她有些不能理解,明明之前就是那么威胁,而孩子也马上就乖乖听话了,为什么这次反而积极地开始收拾行李呢

都说“哀莫大于心死”,威胁并不能产生信服,还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从威胁角度来说,孩子也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了,所以才会着急赶我走”

如果你觉得孩子做错某些事情,想要纠正了,也记得用爱去产生共情

比如,告诉孩子:“你做的这件事情,尽管妈妈有些生气,可依然不影响我爱你,可你好好想想这件事是不是正确的呢”

把爱交给孩子、把问题也抛给孩子,让他们带着爱去思考问题,内心富足下才会有很多勇气面对错误、并接受批评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3

给娃解释机会

不要遇错就当众指责

“这么简单的事都能犯错,你还能干什么”

孩子犯错后,我们之所以气急败坏主要还是期待太高

可把孩子批评一顿,错误就能改变、得到弥补吗

并不会,错误既已产生,需要的也是接受、然后改变

最重要的是有些错误还是无意为之,你不给孩子机会解释,也永远不知道真相

8岁女孩正在帮妈妈打扫卫生,擦擦桌子、擦擦窗台、再擦擦书柜桌子…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可一不小心,餐桌上的花瓶被不小心撞倒在地

随着“哐当”一声,妈妈也慌张地从厨房跑出来查看情况

得知花瓶被摔碎后,妈妈的表情虽然有些严肃,但并不是批评错误

她对女孩说:“别动,小心,别被玻璃碎片划上了”

等到花瓶残渣被清理干净后,妈妈又拉起女儿的手说:

“没事的,花瓶碎了可以再买,妈妈是担心你被碎片划伤了,不过为了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下次我们打扫卫生时可以把花瓶放在安全的地方”

从那以后,女孩每次打扫卫生都会把易碎的花瓶、水杯茶壶放在不会碰到的地方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显然,这位妈妈是懂得教育的

但如果换个态度,我们在孩子摔碎花瓶那一刻就批评责备

在不问缘由的被责下孩子是不是就被冤枉了呢

所以,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问缘由就对孩子批评责备

不管什么样的错误当前,我们都要记得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问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被吓到”

用关怀让孩子卸下防备,也用耐心和倾听去了解前因后果,当事情原委弄清楚后,孩子身上的错误也能得到针对性改正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4

收起不耐烦

不要气急了就打孩子

“你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母不耐烦、对孩子没有耐心,其实是伤娃最深的

有一位妈妈告诉我: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外边对同事、和朋友都有耐心,再糟糕的事情也能控制住情绪,可回家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就受不了,孩子闯祸一次我就批评责备一次,有时候还忍不住上手揍一顿”

有一个晚上,妈妈下班回家刚拖完地

她的儿子就把画画颜料打翻,看着不太容易清洗的燃料,妈妈冲着孩子就大喊:

“滚一边去,不知道说多少遍了,画画的时候不能把颜料放边边,为什么不听话呢,现在又要害我重新拖地”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被批评后,孩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流露的惊恐眼神,妈妈也开始意识到对孩子不好

在批评教育中服从的孩子,那不是懂事、也不是听话,而是碍于害怕下的顺从

让孩子在“害怕”、“认错”、甚至“挨打”下听话,是属于暴力催生的妥协,并不是教育的结果、也不应该成为教育结果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先收起不耐烦,我们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更多问题

如果孩子实在是淘气、各种调皮捣蛋了,请记得先找找根源去了解

多问问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我们能多一些了解孩子时,很多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也就慢慢变得简单了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5

不能翻旧账

重复提醒只会适得其反

“你怎么回事,以前就经常出错,怎么现在还是没改过来”

教育犯错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不自觉地用翻旧帐来让孩子意识错误,并吸取教训

实际上,你对孩子翻旧帐、就是在孩子未愈合的伤口上不断撒盐

有一个当老师的亲戚,已经送走好几届初中毕业生了

他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原本成绩不错、也热爱学习

可一次期末考试时发挥失常,没有考上理想的分数,在班里也是成绩滑坡比较明显的一个

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觉得她女儿肯定是在学校谈恋爱不好好学习

面对这个说法大家都不能理解,直到妈妈从手机翻出几张照片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那是女孩和另一个男同学一起回家的并肩照片,当时男孩手搭在女孩肩膀,还帮女孩帮忙背书包

女孩妈妈跟在身后也偷偷地拍下来,并认定女孩是早恋了

为了不影响学习,女孩从此都在妈妈接送下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不是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就是和妈妈在讨论回家后什么时候写作业

其实,女孩那次只不过是脚崴了,男同学刚好同路也就做起了护花使者

这件事情后,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难道男孩和女孩之间就不能有纯友谊吗”

抛开这个问题暂且不谈,我们对孩子翻旧账真的好吗

首先,孩子每次遇到的问题都不同,你用之前的问题也不能警示现在的行为

其次,翻旧账就是在定义错误角色,孩子会不自觉地靠近、并认同自己就是那个糟糕的人

所以,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记得不要翻旧账,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相信接下来也会越努力越优秀”

用正面反馈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能量,当孩子不再自卑、恐惧错误时,他们才能拥有真正改变错误的勇气与力量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06

批评不等于骂

区分被骂和批评很重要

家长批评孩子是希望某些错误就此终止,也是希望孩子可以越成长越好

但其实批评并不意味着要对孩子谩骂、攻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需要让他们区分被骂、和批评

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

每次找同学谈话时,大家的内心都不自觉有股声音:

“完了,完了,那个同学肯定是要被老师给骂哭,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

果然,从办公室出来的同学,不是哭丧着脸、就是含泪跑回教室

也因为一直对学生严厉要求,有些孩子甚至跑回家跟家长说:“老师骂我”

而家长呢,也因为气不过就一纸诉状把老师告到校长那里

那件事后,语文老师摆烂了很久,上课不再啰哩啰嗦,下课后也麻溜离开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直到某个班会上,老师再次对学生们说:

“我能理解,有些同学分不清什么是批评、什么是被骂,那我再给你讲一遍,批评是帮你们指出错误,希望这个错误以后不要再犯了,而被骂,是一个人对另一人的侮辱和人格攻击,比如:你是傻子、笨蛋等词语”

等到大家慢慢有所领悟后,老师又问:“那老师以前对你们所说的话,是批评,还是骂人的呢”

底下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批评”

仔细想想,生活中分不清被骂、和批评的孩子确实有很多

比如,家长阻止正在斑马线上奔跑的孩子说:“别动,站在原地等绿灯”

这就是闯红灯行为上的批评,可不能理解的孩子就会把意思无限放大,甚至脑补出很多个画面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可能觉得爸爸妈妈讨厌我了,说话那么大声

也可能觉得爸爸妈妈骂我了,肯定是刚才要玩具惹他们生气了

其实,这只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理解差异

而我们在和孩子讲话,特别是批评他们行为事件上,一定要说简而易懂的话

如果担心孩子想歪了、没有听懂,也可以在和孩子沟通后问问他:“我说的话你能理解吗?我是在提醒你xx事情”

让孩子听懂父母的话,就是读懂教育,不要让孩子带着误解去徒增烦恼,这也是避免孩子在教育中受到伤害的最直接方法

对孩子说话别再不耐烦了,你的每一句大声,都会让娃难受半天

那么,关于不让孩子受到语言伤害的一些沟通建议,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原创文章,作者:兰妈谈育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43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