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在伊朗外部安全压力与日俱增,内部经济建设困难重重之际,伊总统莱希的专机落地北京,尝试加快“向东看”步伐,缓解自身压力。

对此,中方也十分爽快的给出了一系列伊方现阶段最急需的承诺与支持,内容涉及地区安全和经贸以及基建等多个重大领域。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伊朗总统莱希抵达中国

根据官媒在中伊高层级会谈后发布的信息,中方在会谈中表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之中,中伊关系经受住了考验。在安全领域,中国将继续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抵御单边主义威胁,并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伊朗安全稳定。对于现阶段足以算得上内忧外患的伊朗而言,中方这番表态的含金量,恐怕莱希总统自己是最清楚的。

除了安全领域之外,在经济领域,中方也明确表示,愿同德黑兰方面一道,落实中伊现有协议,在农业、基建等领域的进一步展开务实合作,继续共建“一带一路”。在伊朗较为关心的核问题上,中方也表示支持伊方维护正当合法权益,并愿意在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上出力。

另据伊朗官方消息,中伊双方共同签署了20份新的合作协议,涉及农业、旅游等诸多领域。从这些表态上看,莱希此次出访中国的主要目标已基本达成。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莱希此次出访有着一定的突然性

对于莱希此番到访北京,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一件事:这不是双方早已约定好的行程,而是在中东局势恶化的背景下,伊方临时提出的,之后中方才以此发出了访问邀请。

关心中东局势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由于美国和伊朗在解除制裁等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重启伊核协议一事遥遥无期,伊朗的外部安全环境也在急剧恶化。其中,美国与以色列都对伊朗发出了明确的武力威胁。

而不久前发生的无人机空袭事件,更是让伊朗面临的局势雪上加霜。面对美以的军事威胁,伊朗在通过公开秘密军事基地等方式秀肌肉,展现强硬态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国际社会的介入。在莱希出访之际,伊朗议会就同步传出声音称:伊朗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互动是对美国的警告。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伊朗军方刚刚对外展示了一处位于波斯湾方向的地下空军基地

由此可见,莱希此次出访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希望在安全领域获得中国的支持,让美国能够知难而退。虽然中伊还未在军事领域签署新的协议,但中方在公开表态中的明确支持,对伊朗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而在经济领域,德黑兰方面也陷入了困境之中。在遭受西方常年的经济制裁后,伊朗经济发展本就活力不足。在国际能源市场因俄乌冲突陷入动荡,俄罗斯低价能源大量进入市场后,伊朗经济的命脉——石油出口又遭受到了新的冲击。自去年以来,伊朗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就持续升高,面粉等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翻倍,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刻意推动,导致伊朗国内的不稳迹象也在增加。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伊朗经济极度依赖能源出口

在此情况下,莱希政府想到的最佳解决办法,无疑就是加快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落实。根据这一协议,中国将向伊朗提供4000亿美元的投资。只要这些投资能够到位,伊方就能够极大缓解自身的经济发展压力。而从官方的表态上看,中方在看到伊朗的实际困难后,也确实在这一方向给予了帮助。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中国愿意在安全问题上为伊朗发声,愿意在落实全面合作协议上做出实质性动作,都是源于中国现在是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待中伊关系。在中方眼中,地处波斯湾沿岸,能够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伊朗,绝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能源供应方,而是未来能够在地缘政治领域共同发力的重要潜在“盟友”。而相比中方,伊朗方面的态度,仍旧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伊朗正好位于连接中东与中亚、南亚的关键位置上

虽然莱希在北京表达了伊朗在深化中伊全面伙伴关系上的决心,强调伊朗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但从莱希此次访华的突然性上,外界就可以看出,德黑兰当前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与国际局势的变化有着极为明显的联系。因此,伊朗是否已经像中方一样,从战略高度看待中伊关系,还需要看莱希访华回国后,伊朗方面的进一步动作。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中方在与伊朗合作的问题上,仍旧以此前签订的协议为主,强调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的作用,希望与伊朗在上合框架下加强沟通和协作,并且没有像俄罗斯一样,直接在安全、军事领域大力加强与伊朗的合作。

伊朗总统专机落地北京,伊方最想得到的承诺,中方给的很爽快

图注:中俄伊海军联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莱希的到访,中国为伊朗在安全和经济领域注入了一针“稳定剂”。中伊关系已经看到了新的发展曙光。但在短时间内,双方的切实合作仍将集中在经济领域,在安全问题上,中方仍将以公开支持为主。

只有在伊朗方面真正完成了“向东看”的战略调整,用行动证明自己也已像中国一样看待双边关系发展后,双方才有可能在军事等领域切实深化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科罗廖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4185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