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乌克兰方面在这场战争逐渐力有不逮。
因为战场上军人的大量牺牲,乌克兰方面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征兵,一直到现在不少女兵也走上了战场。
相较于直接扛枪作战的男兵,这些女兵要轻松很多,大部分被分到的工作都是操控无人机。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
通过北约和欧洲的各种渠道,乌克兰方面弄到了大量的四轴无人机。
这些在中国属于民用机型的无人机,挂上炸弹后就可以当简易轰炸机使用。不过从使用情况来说,这些无人机并没有使得乌克兰军减少伤亡,这些使用无人机的女兵有很多存活时间只有两周。
开始俄罗斯面对乌克兰方面的无人机战术时还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俄军就发现,乌克兰的无人机驾驶员通常就在距离无人机起飞处不远。于是一旦俄军发现乌克兰方面有无人机起飞,很快就会来一轮炮火覆盖。
不少的乌克兰女兵就这样死掉了,包括此前在国际上比较受人关注的乌克兰某校长的女儿瓦迪斯拉夫•切尔尼。之后乌克兰军方还为其举行了追悼会,算是进行了一轮政治宣传。
就军事体系来说,乌克兰这种无人机的使用有很大问题。无人机的种类太单一了,缺少侦察体系,且无人机之间缺乏数据链连接。
如果乌军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就不会出现无人机驾驶员距离无人机起飞处不远的情况。
此外北约方面的情报支持问题,也导致了乌军无人机使用方面的问题。
北约在俄乌冲突中一直在对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包括卫星侦察系统等方面。但这些情报支持是有极限的,此前俄乌前线的军队还维持在“大兵团”的规模上,所以北约能及时察觉俄军的动向。
但是现在俄乌两边的军队都分散开来,开始了小规模的机动作战,那么北约就很难对乌克兰提供俄罗斯所有部队的动向。如此一来现在俄乌两边在情报系统上又处于了同一水平线,乌军在缺乏情报支持的情况下,会出现这些伤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就乌克兰方面女兵上战场这件事,以及使用的无人机看来,其实说明了两件事。
其一是北约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去库存,其二是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已经差不多被消耗殆尽了。
北约的援助
在第一点上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假设美国要求A国对乌克兰进行援助,但是A国本身和乌克兰以及俄罗斯都没啥恩怨,那么A国就很难全心全意的援助乌克兰了。
去援助,基本也就是从武器库里面拿出库存,把废旧武器弹药交给乌克兰来向美国方面交差。
在现如今的北约体系内部,很多国家都打着这样的想法。除开美国,以及受美国压力太大的国家外,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基本没啥先进武器。
比如此前颇受关注的海马斯火箭弹是美国援助的,德国也在美国的催促下援助了乌克兰豹-2坦克,此外的其它国家就基本援助了一些榴炮和炮弹,以及一些轻武器。
现在乌克兰使用的无人机,也不算啥高精尖的军事装备,其能发挥的性能充其量也就是高端民用无人机的水平。
只是俄罗斯方面的反无人机技术太差,缺少电磁手段,且用防空导弹去打这玩意又太贵,所以就显得乌克兰方面的无人机很厉害,给俄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长此以往下去,假设北约这些国家的武器库存耗尽,那俄乌冲突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因为库存耗尽后若北约要继续军援乌克兰,北约各国的国防承包商就得生产新的装备。一旦军工生产线开始生产,那这场俄乌冲突的目的就不单单是纯粹的军事目的了,毕竟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威名赫赫”,到时候这场战争恐怕会更难停下来。
乌克兰的未来
在第二点上,乌克兰女兵上战场,说明乌克兰国内的青壮年男性已经不剩多少了。这会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最直接的是乌克兰方面的兵源素质降低。
现在乌克兰女兵还是承担操作无人机的作战任务,要是乌克兰男兵进一步牺牲,那这些女兵是不是要端着枪守战线?
相较于由男性组成的部队,女兵部队不管是体力还是心理承受能力上,宏观上终归要差一点。如果牺牲持续,乌克兰真要出现大量女兵扛着枪蹲战壕的情况,那国际舆论肯定很有意思。
另外现在乌克兰男性青壮年牺牲巨大,也直接掏空了乌克兰未来的发展潜力。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人口和平均年龄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上限和速度。乌克兰从1993年的5200万人口,一路跌到了2021年的4300万。不知道一场俄乌冲突后,乌克兰的人口会不会跌到“3000万级”。
而且这些消失的人口还是精锐人口,随着俄乌冲突后,乌克兰青壮年要么牺牲在了战场上,要么就直接出国避难去了。现在还留在乌克兰国内的人,青壮年越来越少,那些不舍得走或没有能力离开的老年人基本都留了下来。
在未来,乌克兰的老年人口比例必然越来越大。再加上乌克兰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欠北约的债务,至少在未来半个世纪内,乌克兰都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发展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一品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