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莱希不久前授令本国外交部,说要尽快推动加入上合组织的进程后。他本人也在日前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中国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
值得注意的是,在启程前往北京之前,莱希特意发表了一篇公开信,表达了伊朗希望达成的战略合作愿景,并重点提到希望中伊关系取得飞跃式发展。从这个举动来看,中方此前频繁对伊朗发出的,要从“战略层面”看待中伊关系的提醒,想来应该是有效果的。
【伊朗总统莱希即将访华】
此外,除了在信中明确写到了一些伊朗方面对中伊合作的期望之外,这条长文也释放了为促进中伊合作,伊朗愿意进一步对华展现诚意的信号。结合最近中伊间的种种互动,以及伊朗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看来伊朗政府已经认识到,想加快与中国的合作,就需要先摆出诚意来。
事实上,谈到中伊合作,伊朗几年前与中国签订的那份长达25年的合作协议,永远都是绕不过的一个坎。
具体点讲,此份协议内容不但涵盖从能源、高科技到军事、海事方面的项目合作,还包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基建领域的投资内容;协议涉及的总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这对正遭受美国及西方制裁,国民经济发展受限的伊朗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大单子”。
所以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一点了——莱希此行与其说是促进中伊合作更进一步,倒不如说是在更高和更细致的层面上,希望中方加快落实这4000亿美元的协议。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或许是因为美国及西方国家还抱有改善关系的希望;或许是西方媒体的舆论导向,使伊朗民间对中国带有偏见,他们不觉得这份协议是互利的。所以在很多具体的层面上,伊朗官方并没有第一时间推动协议的展开执行。
但随着伊核协议这事越来越没谱,美国和西方在军事、经济方面对伊朗持续施压,在美国和西方那里碰壁后,伊朗才彻底放弃对西方的幻想,将战略转为“向东看”。
【伊朗伊斯法罕的敏感军事设施遭到无人机袭击】
回到莱希这封公开信本身,其实伊朗提出的需求并不复杂,除了主权不受外部干涉,还包括反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与阿拉伯地区的关系及同中国发展方向的展望。这其中最迫切的需求还是想要绕过美国制裁,从根源上解决伊朗目前的国民经济问题。
众所周知,伊朗是原油出口大国,但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过高,也是伊朗经济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本国主权受到外部干涉,美国及其盟友只要针对伊朗的原油出口展开制裁,伊朗经济受挫的情况下只能作出妥协。
【美国持续对伊朗的石化产品和石油展开制裁】
所以伊朗想要摆脱外部势力对本国主权的干涉影响,经济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发展,除了加大原油出口,进行经济转型也势在必行。除了中国有能力在消化伊朗原油的同时,利用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帮助伊朗搞建设、搞转型之外,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有这种综合能力同时做到这两点。
当然,经济要发展,稳定的地缘环境也很重要。
伊朗所处位置影响,周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盛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富汗,伊朗毗邻阿富汗,受其影响也大;想要妥善解决阿富汗问题,与中国加强沟通必不可少。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伊朗对加入上合组织这么积极,毕竟我们都知道,上合组织除了安全和反恐属性之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样是重中之重,其宗旨几乎是完美契合目前伊朗所面临的内外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核心成员,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围绕着上合与中伊25年协议这两个大的框架,双方的合作,至少在现阶段来看前景还是不小的。
【沙特石油设施起火被指跟伊朗有关】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发展规划中,打通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伊朗要明白,想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就不能在阿拉伯地区给中国拖后腿。
在中国强调“海湾国家与伊朗都是中国的朋友”的立场之后,莱希的长文也显示出伊朗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愿意放下同阿拉伯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龃龉以及双边矛盾,来促进地区多边合作及发展。
解决了周边问题,伊朗才能安心推动包括上合组织框架、与中国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况下的内容。但是鉴于伊朗国内此前表现出观望与消极态度,中伊这次会面最后能达成哪些协议,做到哪一步,也要看伊朗具体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除了投资,中国还可以帮助伊朗展开建设】
整体而言,莱希的长文看起来诚意十足,可以看出伊朗确实想有所改变,包括眼下的访华计划,对外释放的也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
正如中方此前多次强调的那般,中方始终是从“战略层面”看待中伊关系,这又何尝不是在含蓄的提醒伊方,在对待中伊关系和深化中伊合作的问题上,也要站在“战略层面”的高度呢?
原创文章,作者:科罗廖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