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生于美国的伟人后代,却心系祖国日夜牵挂;他是成绩优异的北大学霸,却扎根基层致力于基础建设。不贪恋富足的生活而只愿为百姓谋福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他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唯一的嫡孙——邓卓棣。
美国出生,北京长大
1985年,邓小平的小儿子邓质方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与妻子刘小元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取名邓卓棣。孩子还未满月,就被父母送回国,放在爷爷身边抚养,邓小平的教导与宠爱,伴随了邓卓棣的整个童年。长大后的邓卓棣也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继承了学霸父母的优秀基因,18岁时成功考取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被美国名校杜克大学录取,攻读法律硕士。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心系家国,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律师事务所短暂工作几年之后,邓卓棣放弃了美国优渥富足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因为在美国出生,人们曾质疑他的中国身份,但邓小平曾回应说:“我的孙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一回答堵住了悠悠之口,邓卓棣也用行动证明了他身上始终流着中国人的血。
扎根基层,助力乡村发展
回国后的邓卓棣从事了一段时间法律工作后,便回到了爷爷当年起义的地方——广西百色。从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开始,步入政坛,在当地的农村,从一名基层干部做起,踏踏实实地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邓书记。
2013年5月,28岁的邓卓棣被任命为百色市平果县副县长,帮助一个贫困县脱贫攻坚,年轻的副县长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不能让老百姓失望;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子孙,他不能给爷爷丢脸;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建设国家。于是,在基层的每一天他都想着解决老百姓的各种问题,从安装公路的路灯、修建学校的围墙到带领百姓种火龙果致富,促进平果县经济快速发展,无论问题大小,邓卓棣都绝不马虎,必须整改解决。他与人为善的温和性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能力获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在邓卓棣的领导下,平果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了,经济发展更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好了。
角色转换,致力中国桥牌事业
本以为邓卓棣将在政坛深耕,做出更大的事业,可是他却在2016年辞去了平果县委副书记的职位,转换角色,成为北京市桥牌协会理事。桥牌是邓小平的一大爱好,邓卓棣从小看爷爷打桥牌,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项智力游戏,多年来,他也像爷爷一样有打桥牌的习惯,如今更是把桥牌作为自己的事业,在桥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无论是主动“下沉基层”,还是在桥牌领域发光发热,邓卓棣都始终追随爷爷的脚步,做着对人民、对社会、对中国有用的事。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伟人的孙子,他注定备受关注,可是他为人低调,踏实做事,从不接受采访,只是以爷爷为榜样,专心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作为红三代,邓卓棣传承着先辈的红色基因,传播着革命的红色文化,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精神,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回馈着祖国社会。
原创文章,作者:小春说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