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乡愁”沈丹,今年35岁,福建南平人。我是一位单亲妈妈,女儿今年12岁了,她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果断结束了婚姻。这些年来,都是我一个人把她带大,带女儿长大的那些年,有苦也有甜,有哭也有笑。对于这个决定,我并未感到后悔。
在外漂泊多年,迷茫过,失败过,彷徨过,对于未来我没有方向,不过我很感谢那些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没有一帆风顺,能在柴米油盐中寻找快乐,就是一种幸福。2018年初,我离开厌倦的大城市,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陪着奶奶和爸爸一起生活。
我把我的生活日常拍成录像,记录我和家人的生活,也记录我家乡的美食美景,传到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我为自己取名“乡 愁”,因为我对家乡深深眷恋,家乡的山与水,一直是我心灵的寄托。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虽然很苦,但很值得。
沈丹在山顶沏茶
为了女儿,我辛苦创业7年,一场意外导致我欠下了80万债务
我22岁认识前夫,没有深入了解便和他结婚了,婚后才发现,和他性格不合,我们几乎每天吵,闹得很不愉快,后来有一天,他丢下我走了。当时我怀孕3个月了,肚子里的宝宝,和我骨肉相连,我很舍不得她,爸爸劝我好好想清楚,可我还是决定生下女儿。
2010年女儿出生了,她的每一步成长,我都没有错过,我看着她从抬头、翻身、坐、趴、站、走、跑、跳、学吃饭、学说话,一步步地成长,体会着当母亲的喜悦和感动。
沈丹初为人母
后来女儿大一点了,我把她带到江西上饶。为了更好地生活,我选择在那里创业,2012年我向亲戚借了一些钱,再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东拼西凑的,开了一个瓷砖加工厂。工厂所有的大小事情,包括场地、厂房、机器、办公家具,全都是我亲力亲为,亲手操办。
我自己看图纸,自己量场地尺寸,人手不够我就自己上,一天下来,身上脚上全是灰尘。瓷砖厂开了两年,生意做得还不错,我趁势又开了一家新的工厂,那个时候真的很忙,我既当工人,又自己做账,经常加班到深夜。
沈丹加班做账
女儿没人照看,我只能带到工厂里来,去工地干活也要带上她,其实我很心酸,因为别人家的小朋友,有父母带去公园玩,而我的女儿,却要陪我一起加班。她在一个并不好的环境下长大,我很希望自己能快点挣钱,能休个小长假,带女儿去玩。
两家工厂渐渐平稳运转之后,我休息了一段时间,我带女儿去买衣服,带她去公园玩,看到她开心快乐的样子,我终于感到一丝安慰,从此也决定,要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女儿的笑脸,是我强大的精神支柱。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经济不景气,我的两家工厂接连倒闭,欠款单塞了满满一袋。从2012年开始创业,到2017年5年时间,我才刚刚还完亲戚借来的钱,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却突然遭受这个打击,巨大的压力压垮了我。
我经常抱着女儿哭,女儿很懂事地帮我擦眼泪,叫我别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变得很忧郁,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可一想起女儿的笑脸,我又觉得还有希望,为了她,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倒下,我要尽快振作起来。
创业失败我很受伤
但是,我在大城市找不到快乐,现实给我的狠狠打击,让我觉得很无助,爸爸让我带女儿回去,再慢慢看做点什么小生意。那一年,女儿7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思量再三,决定带着女儿,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让她在老家上小学。
其实一开始我也很迷茫,我不确定能在家乡挣到钱,但是我别无选择了。爸爸时常鼓励我,叫我别担心,回家就好。我觉得只要有勤劳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给女儿一个成长的好环境,我也希望能在家乡,遇见更好的自己,早日把债还上。
2018年的沈丹
回到家乡,一切从零开始,每天拍摄给女儿做饭,没成想引起关注还成名了
2018年1月,回到家乡以后,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女儿安顿好。我对自己说,相信自己,努力生活,一个全新的沈丹,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女儿上学的事情安顿好以后,我就上山下地,种菜干农活,农活干完了,就回家给女儿做饭吃。
- 我拍摄做饭、洗衣
我准备过年吃的菜,是武夷山有名的特色菜,在武夷山一带民间,已经流传了800年的文公菜,这道菜的原料为:猪精肉、精粉、饼干粉、鸡蛋、白扁豆。
2018年元宵节那天,我煮了满满一桌菜,把父母、叔婶聚在一起,陪奶奶过元宵,因为过了元宵,大家又要各奔东西,离开故土,踏上旅途去外地工作,开始新一年的征程和奋斗。
我教女儿做饭
我把红薯粉加水搅拌成液状,锅中烧热,放入猪油,再放入红薯粉液,煎至定形,两面熟透,取出切成长条,腊肉进锅煸炒,再放入切好的红薯粉一起翻炒,加水焖一下,再放小辣椒和葱花炒一下出锅。腊肉炒红薯粉饼这道菜,是我们福建的家常菜,我从小就喜欢吃。
我可以在夏日里,穿着脱鞋到小河边洗衣服,河水是从山上下来的,冰凉清澈。我洗衣服,女儿在旁边玩水,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我小时候经常趁我妈不在家,一个人跑到河里玩水,把鞋子弄丢了,我妈回来之后,把我打了一顿。我洗衣服,时不时看女儿在不在我视线里,那一刻我才明白,以前我妈打我,不是心疼鞋子被我弄丢,而是怕我出事。
我在河边洗衣服,女儿在边上玩水
- 我拍摄剪花、沏茶、写书法
我以前学过剪花,一盆景我可以让它焕然一新。初春,我会把枯黄的树枝剪掉,找来工具和线,把线和剪掉的残叶,又绑回去。一年一个枝,一刀一个弯,养盆景其实就是养人,不能急,只要用心去修剪它,就会有收获,一盆新景就展现在眼前,令人“刮目相看”。
初夏闲下来的时候,我会喊几个邻居来院子里坐坐,然后沏上一壶武夷山的大红袍,一边聊着天,一边喝着自己做的茶,时而看看周围的风景,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淡然。
有时候忙完家务活,我也会到书房,准备纸、墨、笔、砚,然后坐下来,写《弟子规》练习书法,一是可以让自己忙碌的节奏放缓,在练字的过程中学习一些道理。二是可以修养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如水。
沈丹沏茶、剪花
- 我拍摄乡村的真实生活
我去城里办事,邻居摘来几大捆菜,让我帮忙捎去,带给他们的子女,我觉得是顺手之劳。每次我都很乐意帮忙,帮邻居把东西搬上车,放到后尾箱,塞得满满的一车,我觉得这是一种满足,我也是替邻居传达他们对子女的思念,而他们的子女收到了这些东西,也会挂念作为他们的父母,有空的时候会常回家看看。
我离开山村到外地跑业务,路上碰到几个隔壁村子的农民工,他们找着大袋小袋的行李,走在山村的水泥路上,当时天正飘着小雨,我看他们的衣服湿了。我停下车,让他们上车,可是他们怕把我的车弄脏,还每个人都找来袋子,垫在车座椅上,一路上还一直对我说“谢谢”,我感到有些惭愧,和他们比起来,我的生活没有那么苦,也没有那么累,顺路捎他们是我应该做的。
沈丹帮村民捎东西到城里
- 我拍摄记录大山里美丽的一瞬间
盛夏的一个清晨,为了拍山上的蘑菇开伞的过程,天还没亮,我就上山了,我在有大蘑菇的地方,蹲了5个小时,被蚊子叮了上百口,终于拍到了蘑菇绽放的时刻,“镂丝”从“伞”内慢慢“挤”出来,把“帽子”顶高,绽放后的白色“镂丝裙摆”,像雕刻的一样,看上去妩媚动人,原来大山里一颗不起眼的植物,也有那么美丽的瞬间。
也是从这个作品开始,我迅速火了起来,没想到,我抓拍了山珍绽放的美,收获了288万的点赞,7.5万个评论。我真的没想到,我把这些生活的日常拍成录像,传到网上,能引起关注,更没想过会成名。
沈丹蹲5小时拍到的蘑菇绽放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学会一些技能,比如摄影、插花、写书法、沏茶,我也喜欢做这些,因为我希望我的内心世界是有光的。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决定了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也决定能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做一个心中有风景的女人。然而,我也希望我能通过拍摄的方式,让每一颗希望的果实,经过我的双手,变成一股股美味。
家乡的一年四季一草一木,不仅是风景,更能从中找到我之所望心之所归
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摄影,我喜欢拿上单反,记录美丽的风景,记下感动的时刻。当我回到家乡,家乡的山与水,每一棵树,每一颗果子,都有它的生命,在我的内心,它们是不一样的风景。
沈丹喜欢摄影
- 春天,满山绿意,一根根翠竹撕成条,编出结实耐用的菜篮子
春天来了,满山的翠竹,我上山砍了很多竹子,准备做一个菜篮子。先把竹子劈半,再分成4撕开,用刀削成数条宽约2厘米,厚约3毫米的细长条,然后纵横交错,编出一个菜篮子。我自己编的菜篮子,结实又耐用。编好菜篮子,往肩上一挎,径直往菜园走去。
我拔了很多萝卜,又摘了些萝卜叶,来到水池边,洗掉萝卜上的泥巴,拔掉上面的茎。回到家以后,我把一些萝卜切成粗条,放猪油和大蒜叶一起炒,炒出一盘萝卜丝。我又把一些萝卜切成斜片,放入大盆中,加盐巴腌制半小时,然后把水分挤掉,准备大蒜、辣椒、蒜末、姜片、生抽、白糖、花椒、葱花,淋上热油,戴上手套抓匀,让香味渗入每一片萝卜丝。
沈丹编菜篮子
- 夏天,喜悦由心,清脆的桃肉蜜甜的果汁,留住夏日的“桃”气
夏日清晨,我骑着28寸大杠,穿过乡村田野,来到几里外的桃树林摘桃子,闻着桃香,听着鸟鸣,摘桃的手也变得轻盈,我手捧一个桃子,用衣角擦了擦表面,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清脆的果肉泛着蜜甜的果汁,心泉涌出喜悦。
我摘了两大筐桃,有粉桃有黄桃,我把桃子放进大筐,临走前将附在树枝上的桃胶撕下来,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我把桃子倒进大水盆,一个个清洗,家里的小狗过来看热闹,我随手塞了一个到它嘴里,淘气的小黑见自己没得吃,摇着尾巴走过来,从盆里叼了一个去。
沈丹摘桃
洗完桃子,奶奶和我一起刨桃皮,我将桃肉切成块,放入大盆中,再放入适量的白砂糖,让每一片粉桃片都裹上糖,也让每一粒糖都溶化在桃肉的芬芳里。接着烧火,锅热下桃肉翻炒,过几分钟铲出,把桃肉放在一边自然凉。
我将切好的黄桃倒入锅中,加入结晶糖块,倒入适量的热水,时不时翻下面,把黄桃煮熟后,舀出装到玻璃罐子里面,盖上盖子密封好,再倒扣摆到蒸笼中隔水蒸。炒好的粉桃一块块摆在筛盆里,放到日光下晒干。桃胶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砂锅,加入银耳红枣牛奶和水,盖上盖子,煲两个小时。把熬好的桃胶舀到碗里,加入桂花汁。晒干的粉桃、蒸好的黄桃和一碗桃胶羹,组成了一桌桃子盛宴,我和奶奶一起品尝,美味甜到了心里。
沈丹做的全桃宴
- 秋天,丹桂花开,一杯桂花红茶沁入心脾,留住秋天的味道
11月深秋,丹桂花开了,我到中国丹桂之乡—福建浦城收桂花。那里的村民挑着箩筐,“浩浩荡荡”地来到桂花林,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有的用长竹竿把桂花打下来,有人在下面用篷布接住,有人拿筛网把桂花细筛出来,有人把筛好的桂花装到袋子里,或是装到箩筐里。
收购回来的桂花茶,还要经过精挑细选,把杂质挑出,再二次过筛,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风干。将晒干的红茶,放入风干的桂花中,用手温柔地搅拌它们,黑色与红色的碰撞交织,散发出淡淡的花香,再经过多次翻抄,让它们更均匀地摊开,之后再放到灰炉上烘干。
取来茶杯,沏一小把桂花红茶,茶水是桂花红,水面飘浮着桂花,闻一闻茶香,抿一口茶水,泌入心脾,那是秋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沈丹在做桂花红茶
- 冬天,面如青丝,一根根手工线面,在冬日的暖阳下沐浴飞舞
12月寒冬,我把面粉倒入直径1米的大缸里,倒入适量的清水,搅拌成絮状,然后用手和面,再把面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一旁醒发半小时。
桌面上撒干面粉,将醒好的面团拿出,铺在桌面上,经过几道工序制作手工线面:
- 揉面:往面团上撒少许面粉,用手捶面,双手按压面团,变成一个大扁面饼,接着一只手抬住面饼的下方,一只手铺面,让面变得又长又平整,再用擀面杖把面擀薄。
- 分条:菜刀把面切成宽约10厘米的长条。
- 搓面:把面搓成长条圆形,螺旋状铺入大缸中,再把面一点点拿出来,放到桌面上搓细搓长,搓到直径大约一指宽。
- 串面:把面挂到竹条上,一边挂一面搓,在两条竹条间来回穿面,走横“8”字型的路线。
- 醒面:把串好的面固定好,让它们自然醒发半小时。
- 晒面:两手端起串面的竹条,慢慢往后退,用手腕的力量,慢慢地把面拉成细长条,一边拉一边左右移动竹条,这个时候的面是有弹性的,1米长的面可以拉成5米长。然后用两根长筷子,上下撑面,防止面粘在一起。
沈丹在晒自己做的线面
晒干的线面,细如发丝,可以穿过针眼。取一些来剪短,放入开水中煮,不会糊锅,舀上一碗熬好的香菇鸡汤,把面条打进汤里,再烫些上海青,一个煮鸡蛋,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菇鸡汤面就完成了,手工的线面吃到嘴里,有弹性有韧劲。
我为邻居的阿姨端去一碗面,为她庆祝生日,她的儿女不在身边,工作忙不常回家,她吃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做的线面看似很长,像儿时母亲的青丝轻轻抚胸膛。看着阿姨把面吃下,我也感叹,线面很短,短到离家的距离只有一张车票,却总是觉得相聚很难。
沈丹做的线面细如青丝
结语
其实,我的生活跟很多人一样,无非是柴米油盐,平淡无奇。但是我把这些寻常的日子分成两半,一半山河湖海,一半粗茶淡饭。这两半加起来,在我的家乡武夷山下,绽放着它不一样的光彩,给我温暖和阳光,也给我勇气和力量。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站在窗前,抬头仰望星空,看到明亮的月光,我希望月光所照,是我故乡的任何角落,我有时会感叹,这些年我双脚所踏过的路,无非已成为过往。我走了这么多的路,最圆的月亮,最亮的月光,还是家的方向。
沈丹在砍柴
我在家乡过着平淡的日子,其实也是很多人心中所求的安稳日子。家乡带给我生活的希望,也带给了我未来。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水,爱这里所有的一切。
家乡是人生的起点站,也是人生的终点站,家乡的美景在我眼里,也在我心里,家乡的人们热情且朴实,时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有什么活一起帮忙,有什么好吃的一起分享,没有计较与攀比,有的是欢笑与温情,这正是家乡的模样,也是我喜欢的模样。
(为了方便阅读,用第一人称写沈丹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一品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