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上海市浦东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
坐在原告席上的是一位头发几乎全部花白了的老头,而被告则是上海某平安银行。
老头之所以将平安银行告上法庭,是因为银行迟迟不愿意打开一个保险箱,而这个保险箱其实也并不属于这位老头。
保险箱真正的主人唐女士在三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而原告王先生是唐女士生前的好友,唐女士在去世之前就委托王先生去银行取出自己存在银行保险箱中的物品。
银行的质疑
但是王先生带着唐女士的委托书多次去银行,银行都不愿意打开唐女士的保险箱,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将银行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有理。
王先生拿出了当年的委托书,委托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同意王先生取出唐女士存放在平安银行保险箱中的物品,但银行却说不符合规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法庭判定王先生让银行打开保险箱的要求合情合理。
可银行方面却又说王先生想要取出保险箱中的物品是另有所图,接着拿出了一份证据。
原来在唐女士去世后不久,王先生就将唐女士家中一套值钱的红木家具搬走了。王先生没想到他们居然拿这件事来说,一时无语。
王先生还没说话,他旁边作为第三人出庭的好友先开口了。
这套红木家具其实是王女士去世之前特地嘱咐王先生搬走的。唐女士一直很喜欢这套家具,但自己走后家里也没人住了,她就让好友把家具搬走,免得白白放在家里发霉浪费。
而且唐女士还留了字条,上面清楚地写着自愿将这套家具赠与好友王先生。
王先生旁边的好友也是唐女士的好友,他们之前也一起参与操办了唐女士的身后事,听到王先生被这么诬陷,知道实情的他们都很生气。
幸好当初没有将纸条扔掉,不然又要说不明白了。
几人原以为事情到这里差不多就该结束了,银行也没有不愿打开保险箱的理由了,谁知道,银行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代表平安银行出庭的人表示,唐女士的保险箱已经逾期了,如果要打开保险箱就要王先生承担违约金、公证费等各项费用。
王先生当然不会答应银行的要求,自己之前明明已经出示了相关手续,但银行一直拒不打开保险箱,这下还把费用算到了自己头上。
王先生为了打开好友唐女士的保险箱已经和银行打了三年的“拉锯战”。
他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将银行告上法庭,并不是因为唐女士在保险箱中给他留了什么贵重的东西,而是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
老人的故事
唐女士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从小到大,她一直跟家人居住在一起。
虽然家人之前也一直劝唐女士找个伴,但唐女士只想在家陪着自己父母,好好照顾他们。
看唐女士这么坚持,家里人后来也没再提这件事。唐女士虽然没有老伴,但她有一群认识几十年的老朋友。
父母离世后,唐女士一直一个人居住但也并不孤单,好友们会经常来找她聊天。
唐女士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前些年也存了一些钱。她一直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就会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可2015年的时候,60岁的她却被查出患有癌症。
2015年5月的一天,唐女士吃完饭后坐在阳台的摇椅上喝茶。她心里还计划着和好朋友们出去旅游,想趁现在腿脚还利索多出去走走看看。
这样想着,她正打算放下杯子去联系好友,却突然感觉身体一阵难受。她赶紧弯下腰捂住胸口,杯子也差点掉到了地上。
缓过来之后,唐女士实在不放心,就自己去医院做了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却不直接告诉唐女士结果,说要见唐女士的家属。
听到医生这么说,唐女士就隐约猜到了检查结果估计不理想。
确诊癌症
她告诉医生自己没有家属,让医生直接告诉她结果。医生看了看唐女士,犹豫着开口说:“初步判定可能是胰腺癌,更准确的结果呢还要再做进一步检查……”
医生后面说了什么唐女士已经听不见了,虽然提前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医生说出“癌”这个字,唐女士还是一时难以接受。
自己之前明明好好的,怎么这一查就查出了胰腺癌还是晚期了,唐女士一时间慌了神。
医生交代完各种事情后,唐女士在医院走廊找了个椅子坐下,自己慢慢地消化着这个消息。
冷静下来后,唐女士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好友自己生病的事,好友们很快赶到了医院。
唐女士现在的情况必须要住院,王先生和几个好友帮唐女士办好了各种手续,让她住上了院又带着她做了一些检查。
之后的几个月里,王先生他们一有时间就会来医院照顾唐女士
。唐女士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到9月的时候唐女士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唐女士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她现在也没有什么亲人了,就想在还有点力气的时候将自己的遗产处理好。
她把自己的好友们全部叫来医院,这段时间里全靠这群好友照顾自己,为自己忙前忙后的。
唐女士决定将部分遗产捐赠出去,部分用于自己的治疗费用,剩下的就留给自己的好朋友们,也算是留点东西给他们做个念想。
想用手表做陪葬品
唐女士之前一直爱收藏一些金银珠宝、首饰、字画等,2013年的时候她在平安银行开了一个保险箱,将自己收藏的这些东西都存了进去。
唐女士打算将这些东西留给几位好友,还委托王先生做自己的遗嘱执行人,帮忙处理遗嘱的事情。
王先生与唐女士从小就认识,两家人也一直有来往,王先生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她最信得过的人。
唐女士立好遗嘱后,就托王先生尽快去银行取出自己的东西。王先生和其他几个好友赶紧去了银行,可最后却什么也没带回来。
原来当初唐女士和银行签订了《保管箱租赁合同》,合同规定必须要唐女士本人亲自去核验指纹并带着钥匙去才能打开保险箱。
王先生拿出了唐女士的遗嘱,银行又表示除非确认唐女士已经死亡,然后由唐女士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申请才能打开。
可唐女士没有孩子,又哪来的继承人呢,最后王先生几人只能回来另想办法。
看着唐女士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王先生几人心急如焚。
保险箱里面的金银首饰取不出来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保险箱里还存了一块重要的手表。
这块手表是唐女士的父母留给她的,对她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唐女士催促好友赶紧帮她打开保险箱,也是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和这块手表一起下葬,这是她目前唯一的愿望。
实在没办法,王先生他们还想过用救护车将唐女士带去银行,验完指纹又马上将她送回来。
但他们这个想法遭到了医生的严厉拒绝,医生说唐女士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
这时候一旦离开医院,要是发生点什么事情,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也担不起那么大的责任。
王先生他们没想到唐女士的病情已经恶化到这种程度了,最后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几个好友又商量出了一个对策,就是让唐女士再出具一份委托书。
银行:不符合规定
那时候唐女士已经连吃饭都很困难了,但他们又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打开唐女士的保险箱。
最后王先生他们也只好将唐女士从床上扶起来,看着她艰难地写完了委托书。
王先生带着委托书再次来到银行,银行又以遗嘱和委托书需要公证的理由拒绝打开唐女士的保险箱。
王先生将唐女士的情况告诉银行工作人员,生气的质问:“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啊!每次来你们都需要新的证明,你们等得了,我们等不了!”
可银行工作人员只有一句:“对不起王先生,这不符合规定,我们也没有办法。”
王先生又赶紧联系了公证处,可公证需要提前预约,他再着急也没有用。
王先生跑完银行和公证处后又来到医院看望好友唐女士,看着病床上虚弱的人,王先生差点掉下了眼泪。
老人离世
认识大半辈子的好友即将离世,自己却完不成她最后的愿望,现在只能祈祷唐女士可以多撑几天。
天不遂人愿,唐女士在王先生拿到公证处证明的前两天去世了。
之后王先生一边忙唐女士的后事一边跑银行,可银行一直是之前的态度,王先生也一直没能拿到那块手表。
后来王先生又提出用公证过的材料打开保险箱,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都由他承担,但银行再次拒绝了。
之后的一年,王先生他们一直为打开唐女士的保险箱奔波,唐女士的骨灰也一直未下葬。
唐女士是带着遗憾去世的,让那块表陪着自己下葬是好友的遗愿,他们想替唐女士完成。
可是无论王先生他们去多少次,银行一直不同意打开保险箱。
银行要求遗产继承人提出申请,可唐女士并没有遗产继承人,也没有法律规定作为遗嘱执行人的王先生拥有遗产继承人的权力。
银行有自己的规定,可唐女士去世前也已经写下了委托书,这件事情就像一个无解的死局。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情就这样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一直拿不到唐女士的手表,王先生他们也只好先将唐女士的骨灰下葬了。
只是之后王先生也一直没有放弃要求银行打开保险箱的事情,答应了好友的事他一定要做到。
就这样,王先生又为这件事忙碌了两年。更让他生气的,在这几年里他听说银行其实有上门服务。
最终结果
一些出门不方便的客户如果有需要是可以要求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处理各种银行业务的,但之前为唐女士处理保险箱事情的时候他从未听银行工作人员提起过。
三年来要求银行打开唐女士保险箱的事没有任何一点进展,王先生才决定将银行告上法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情。
王先生之前拿到了银行所说的各种材料手续,但银行每次都用不同的理由拒绝打开保险箱。现在居然还提出要让王先生承担这期间产生的违约费。
王先生拒绝之后,双方又进行了一番激烈的理论。
不过幸运的是,银行最后还是无条件打开了唐女士的保险箱。
2019年2月,上海市浦东区人民法院就王先生与银行的案子做出了一审判决,要求银行配合王先生开启保险箱,并且王先生可以取走保险箱中的物品。
听到法院宣布结果的那一刻,王先生和几位好友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三年了,自己终于可以帮好友完成遗愿了。
最后,王先生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想要贪图好友的钱财。
王先生和唐女士生前的其他几位老友一起商量过后,决定将唐女士留给他们处理的遗产用来成立慈善基金会。
除了那块表以外,保险箱里的其他东西也全部用在了成立慈善基金会上面。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诗人韩愈曾说朋友就像血浓于水的亲人,人越到晚年越是想念自己的老友。王先生和平安银行之间的纠纷尚且不论谁对谁错,唐女士能有这样一群好友确实让人羡慕。
王先生他们不仅是唐女士年轻时候的新知,也是她老年时候的故友。
在唐女士生病时,这群朋友不离不弃的陪着她、照顾她,之后又为了完成她的遗愿不辞辛劳地奔走了三年。
唐女士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去世时也没什么亲人在身边,但王先生他们和她的亲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完-
编辑|千树
原创文章,作者:扶苏谈史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