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至今,经历过很多的苦难。最初,中国一直以封建王朝自居,在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中维护着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发展了几千年文明的封建王朝,却被多个国家当成了侵略的对象,被迫走向了变革的时代。
在这些国家中,有三个国家是中国人永远都无法原谅的。因为这三个国家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出了很多伤害中国人的事,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阴影,至今为止,这些国仇家恨仍然在中国人的心里,岁月也无法抹去这些伤痕。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英国、以及曾经的沙俄。
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仇恨,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泯灭,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伤害几乎给中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早在清朝时期,日本就已经对中国虎视眈眈。先是发动了一场甲午海战,让整个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一场甲午海战,也让日本人看到了中国人的脆弱,随后更是跟随各个列强国家,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侵略。
清朝末年,中国与西方多个国家签订了一些列的屈辱条约,几乎日本都在其中受益。
本以为清朝灭亡之后,新时代的崛起会让日本对中国有所顾忌,但是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悄悄计划着一场蓄谋已久的屠杀。
从1931年开始,日本大肆进军中国,趁着国共两党内战之际,拉拢南京政府。随后更是占领了东北三省,建立自己的政权,仿佛东北已经是日本的领土。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日本人用无数中国人的血,来祭祀中国人自己的土地。
从731生化部队到南京大屠杀,这些根本没有想象过的画面,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曾经辽阔的国土,现在变得满目疮痍,残垣断壁,还有那些惨死的同胞,如同卑贱的蝼蚁,被埋没在了废墟之中。
如今,中国每年都会举行南京大屠纪念日和九一八同胞遇难日,这是对这些亡魂的祭奠,也是对国人的警醒:国仇家恨,血海深仇,永世不忘。
除了日本,英国也是与中国有着国家仇恨的。
英国对中国的剥削与践踏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殖民历史的国家,大英帝国的名号早在各个国家传遍了。而这个日不落帝国也靠着殖民的统治,让很多小国心甘情愿臣服于他们的脚下。中国也曾经差一点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否则也不会在鸦片战争中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1840年开始,英国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那一刻,中国到处都是吸烟鸦片的人,长此以往,百姓们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渐渐对鸦片有了长期的依赖,如果不是一场虎门销烟,只怕中国如今也要成为被鸦片控制的国家。
除了利用鸦片对中国人进行精神控制以外,英国在中国的土地上也犯下了不少的罪行,利用通商口岸来获取在中国的权益之事比比皆是。让人最气愤的是,是英军在北京城内的烧杀抢掠,以及那一场著名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毁灭的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一座汇集了上千年的心血的博物馆。圆明园自从康熙王朝开始修建之际,历经几代,已经是清朝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但是却被英法联军轻而易举毁灭殆尽,这口气中国人如何能忍!
这还并不是英军的全部罪行,他们强制中国签订条约,从中国拿走白银、土地,将中国人的尊严踩在脚下。就连清政府,也只是他们奴役中国的工具和手段,这样的仇恨又怎回会是时间可以冲淡的呢?
如今,中国虽然有大量的留学生奔赴英国求学,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淡忘这段历史。相反,就是要通过这段往事,鞭策每一个中国人,敲响历史的警钟。
而最后一个与中国有着血海深仇的国家,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沙俄。
沙俄从中国掠夺走的大部分土地
虽然苏联与中国是交好的朋友,但是在苏联独立之前,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也不在少数。清朝时期,作为列强之一的沙俄就从中国的领土中拿走了多数的土地。
1851年,中俄第一次签订了,《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其中规定中俄通商后,由俄国负责相关事宜,如果有俄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也应该由俄国人治理,中国不可以干预。,这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俄国打开中国大门的一个敲门砖。
随后,中俄在1858年签订了《瑷珲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大部分的土地给俄国,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大部分地区,这也为接下来库页岛的领土主权丧失埋下了祸根。
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国彻底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割让给了俄国。因为此时的中国与俄国之间根本没有抗衡的可能性,而且在条约中两国涉及到明显的通商利益。所以,即便中国之道签订这些条意味着什么,也不得不低头。
此后,中俄之间陆陆续续签订了大量的条约,总共造成了中国将近3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流失。如今的俄罗斯之所以有如此辽阔的疆域,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中国的手中抢夺走的。
而且,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中,俄国也首当其冲,在北京城内做尽了烧杀抢掠之事。如此一来,同胞之死加上领土之争,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对沙俄这个国家的恨意。这份仇恨,也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磨灭。
结语
中国人经常讲,百年屈辱历史,虽然是短短几个字,但是涵盖的确实中国多年来的心酸历程。曾经在中国脆弱之际,遭受的剥削与压迫,最终都转化成了中国奋起的动力,如今的中国,一直没有忘记曾经的仇恨未来也会不断鞭策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小妹说文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