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制约中国战机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我们自己生产的太行发动机被誉为不太行,沈飞的机场上停了一大堆等发动机的J11B战机照片也刺痛了很多军迷,被戏称为菊花残。
在那个年代,公众对光刻机的关注远没有对发动机的关注高,凡是讨论到中美军事对比,一些带路党就会拿发动机进行嘲讽,声称中国跟美国的差距有50年,中国搞大涡扇就是不自量力。也因此大推力涡扇也被吹捧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然而,不经意间,在2015年之后,这些人对中国发动机再也不关注了。为什么呢?因为太行版J10C服役了。
其实在此前,太行版J11B就已经服役了。但一些人的逻辑是,只要不敢上单发的J10,那就是发动机可靠性不行。J10C的服役,其实正式宣布,太行的可靠性达到了军队要求。中国也拥有了高性能的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按照这些人,凡是中国搞出来的都不算高科技的理论,那大推力涡扇,从此也就被开除出高科技行列了。
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继续夯实基础,全面开花。11月初,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实施的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抗疲劳寿命试验突破5万小时,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取得全新突破。在太行研发的早期,太行发动机核心部件抗疲劳运行极限时间是1500小时,而美国同样标准的是12000小时,就连俄罗斯发动机都能达到4000小时,因此带路党一直嘲笑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有先天性心脏病。
现在,可靠性方面,我们甚至实现了大幅度反超。在推力方面,根据论文数据,最新ws10c的推力超过14吨,已经接近美国F119,依靠这款最新型太行,J20同样实现了超音速巡航。
随着太行的成熟,中国战斗机也克服了最后一个短板,进入自由王国。随着国内俄罗斯发动机的寿命逐渐到期,我们并没有继续采购,而是开始用太行全面替换老旧机型上的AL31。
比如,今年一月份就有媒体发现,以前装备AL31发动机的双发歼-11B战斗机开始使用涡扇-10发动机进行替换。最近央视镜头曝光的太行版J15说明,太行发动机在抗盐雾方面,也达到了标准,随着这款发动机的装备,J15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将大幅度提高。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产能不再受国外零部件的限制,可以想要多少有多少。
而最近央视播放的一架歼-10战斗机起飞的视频,又让海内外军迷们发现了新大陆。因为画面中出现的是一架歼-10B型战斗机,在当年生产的时候同样全都装备的是俄罗斯AL-31发动机,然而央视画面中的这架歼-10B也替换成了一台国产涡扇-10发动机。
这表明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正在被全面淘汰,我军的装备自主性正在得到大幅度提高。当年研制太行的目标为一机托两型,现在超额完成了任务。随着俄罗斯发动机的退役,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的发动机实现了标准化,全都使用涡扇-10发动机的各种扩展型号,减少了战斗机维护和后勤保障的复杂性。
当然,我国高调曝光这一喜讯,往往意味着,下一代发动机,也快要完成研制了,那就是传说中的ws15,其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综合水平已经能够追平当下美国最先进的发动机。当然,对于带路党来说,发动机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光刻机上。不过,看了这20年中国发动机的进展过程,他们恐怕会很担心,光刻机很快也将不再是高科技了。
原创文章,作者:王雨田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3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