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咱们军迷朋友来说,对于JH-7“飞豹”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威武的外形和皮实耐用的机身,更是因为其在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大阅兵的压轴出场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客观来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该型号战机刚服役的时候,这款战机对当时的海航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当时的海航仅仅只拥有数架轰-6丁和”老当益壮“的强-5,如果真的面对现代化的强大舰队(比如当时日本海自名噪一时的所谓“八八舰队”),仅仅依靠海航的力量的话,可能还真不如十几年前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空中力量的表现好(当时海军甚至也没有能够为轰-6丁进行远程护航的战斗机,真遇到战争,其生存性十分堪忧)。
而”冲天飞豹“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这一切。该战机装备了大量现在看起来不算啥但是当时看来十分“厉害”的装备,如平板缝隙阵全波形火控雷达,由1553B数据总线串联的综合化航电系统,玻璃化座舱等;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携带YK-8K反舰导弹,再凭借其机动性,可以说是当时海军为数不多的能够有效应对强大的日韩海军的“利器”。
不仅如此,飞豹的最大装载量超过7吨,最大使用半径超过了1600公里,是我们自行研制的第一款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就能够飞到南海的战斗机,这对于南海周边形势影响很大。该战机服役后,我海军也首次拥有了制衡第一岛链的能力,可以说,在苏-30MK2服役前,该战机可谓是海军最好的远程对海战斗机。
综合来看,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飞豹战斗机仍然有非常大的价值。但是近日却传来一则消息,海军航空兵装备的120架JH-7A“飞豹”战斗轰炸机,将逐渐从海军退出,转交给空军。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无独有偶,除了飞豹之外,海航现役的轰-6J据悉也将跟飞豹一样会逐步向空军移交,这并非说明这两种战机的性能不行了(否则逐步退役就完了),而是说明了海航的战机结构将会迎来非常大的调整。
我们知道,对着我军航母力量的发展,海航已经公开表示过:接下来会逐渐从“岸基”发展转向“舰基”发展。而海航装备的飞豹和轰-6丁向空军移交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而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在空军已经装备了几百架J-16的情况下,海航却没有一架J-16,这同样说明了海航未来的战斗机将全部会是舰载机。
而飞豹移交给了空军之后,其发挥的作用也会比在海航更大。跟海航相比,空军装备的新战机更多,种类也更全面,飞豹可以与预警机以及J-10C、J-16和J-20等先进战斗机协同行动,密切配合,可以进行很大程度上的航点数据共享,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仅仅是飞豹和轰-6J,海航目前还在装备的大量的J-10AH/SH、J-11BH/BSH(“H”就是“海”的意思)和引进自俄罗斯的苏-30MK2战斗机后续很大概率其实也会慢慢地逐步去移交给空军方面,海航陆基的飞机应该不会有战斗机,只有一些反潜机、教练机等飞机,这样一来,海航就能专司近海反潜、运输、训练等任务。而将近海反舰、争夺制空权等任务同样也跟战机一起“移交”给空军。
那这时候很多朋友可能就要担心了,万一真的有些时候海航要用到岸基战斗机该咋办呢?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我们知道,等到后面航母的数量增加了以后,一艘航母是必然要配备一支舰载战斗机机队的。而海军的航母是不可能全部出动的,必然会有些航母在维修保养或者停泊在港口,那么到了那个时候,这些航母的舰载机就会驻扎在岸上的机场。那么这时候,这些驻扎在岸基机场的舰载机力量,就可以起到原来岸基航空兵战斗机的作用。目前,美国海军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而且,一般习惯在航母上起降的战斗机,在岸上使用时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战机发挥的战力也会更高。
在向空军逐步移交战机的同时,海航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同样也传来了好消息,在元宵节当天,海军新型舰载机,弹射起飞版的“J-15T”再次亮相。根据目前003号“福建”舰的建造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弹射版的J-15目前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J-15T安装了新型的雷达,并且还将装备射程在200公里的PL-15空空导弹,其性能与美国现役的F-18E/F相比还要略胜一筹。
目前,海航正在加速优化其战机机队的结构,除了J-15T之外,还有更先进的J-35隐身第五代舰载战斗机,空警-600新型预警机以及新型舰载直升机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试飞中。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全新面貌的海军航空兵!
原创文章,作者:烽火观察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