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不是太好,因此普通乌克兰人的月入其实并不高。
在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乌克兰的总人口超过五千万,到了2000年就下降到了4900余万,而近年来只有4000万出头,在几十年间,乌克兰的总人口竟下降了近千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留在乌克兰的收入不高,因此大量乌克兰人便辗转前往了俄罗斯和欧洲等地工作。
在2022年,乌克兰方面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700格里夫纳,也就是大约1260元,这一数字在今年有所提高,达到了7160格里夫纳,也就是约合1578元。当然,这个只是最低的标准,按照乌克兰方面的消息,乌克兰平均月入为1.41万格里夫纳,约合2653元,当然,乌克兰各地的发展情况也有差异,如其首都基辅的这一数字就是2.1万格里夫纳,约合3900元。
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了,如今在俄乌战场上辛苦奋战的普通乌军的月入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此前,乌克兰媒体刊登了一则对乌军第58摩步旅旅长——德米特里·卡什琴科上校的采访,在访问中,此人以他的旅为例子谈到了在顿巴斯地区战斗的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待遇情况。
按照卡什琴科旅长的说法,在2019年,也就是战争开始之前,该旅一般满员率为68%左右,随后由于局势紧张,便提高到了78%,但是一般来说该旅不可能完全实现齐装满员。不过,在战争开始之后,该旅便被派遣去了顿巴斯地区,当时乌军高层为该旅安排了不少被称为是“半年兵”的临时人员加入,这些人大约有100多人,大都只与乌军签订了半年的协议,说白了,他们就是冲着工资去的。
根据协议内容,如果一名乌军参加了乌军在顿巴斯的行动,那么其每月就将会收到大约3万到五万格里夫纳不等的工资(不同岗位有区别),同时还能得到乌军提供的服装。由此可见,即使是一名普通乌军按照最低的三万格里夫纳计算,其月入也已经超过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平均月薪。客观来说,这个收入在工作难找百业凋敝的乌克兰,如果属实的话,是一个高薪工作。
根据这个旅长的说法,一名普通乌军在九个月内,如果不乱花的话,其可以有高达20万至25万格里夫纳(相当于46000-58000元)的存款。如此看起来确实是不错的。
当然,这个正常情况下的月收入。如果是直接参加战斗行动的乌军,这一数字还会更高。此前,乌克兰防部长列兹尼科夫曾经公开过乌军 的月入情况,他表示,参加战斗的乌军每天可以收到3000格里夫纳(大约680元),而一个月则高达10万格里夫纳!(大约2.2万元)这已经相当于基辅平均工资的五倍了。而相对来说,“不参与行动”的人,月入则是参与者的3分之一不到。
列兹尼科夫表示,士兵们会根据“业绩”收到格里夫纳,在战斗天数越多,奖励就会越多,因此同一个旅、甚至同一个营内收入都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过,令人无语的是,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还是不错的,但是实际上这个只是一个“理论数字”,实际上并不一定都能被普通乌军拿到手里。比如,此前宣布撤离乌克兰的波兰武装组织“华沙团”离开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拿到月薪了”。而乌军对波兰的武装组织都如此对待,他们自己人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波兰军离开后留下的服装
更加让人无语的是,乌军高层居然连阵亡乌军的抚恤都不想给。此前有这样一则消息,就是一名乌军家属收到了乌军高层发来的抚恤,但是他们并没有收到格里夫纳或者美元,而是收到了一种乌军自己印刷的,所谓的“定期支付凭证”,而这个“定期支付凭证”其实就是一张“白条”,上面的面额虽然有200万格里夫纳,也就是大约五万多美元(俄军为大约1200万卢布也就是约合15万美元),但是其定的取现时间要到3年后才能使用。
不得不说,乌军高层的这一手实在是“妙”,居然连为其牺牲的乌军抚恤都想出了这样的法子进行给付,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这种操作虽然看上去“精彩”,但是必然会让前方的乌军寒心。
原创文章,作者:烽火观察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