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人物,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因此,他的名字,才会出现在中国很多治国理念之中,以他的形象所做的画像和雕像,也成为了很多具有红色历史意义地点的重要标志,引来无数人的敬仰。
但是毛主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毛太华的第20代子孙。这件事很多人之前都并不知晓,最后还是在2009年,毛主席的亲孙子毛新宇来到衢州缅怀毛氏老宅的时候,才说出了这个秘密。那么,毛新宇是如何发现的?毛主席的身份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毛新宇
毛新宇是毛岸青唯一的儿子,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所以,毛主席对这个小孙子很是宠爱,在毛主席的身边,毛新宇度过了愉快但是短暂的童年。因为1970年,毛新宇出生时,毛主席已经年老,身体也大不如前。此时他也直知道,自己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这个小孙子。
但是毛主席看到这个小生命的那一刻,便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所以,他为这个小孙子起名叫做“新宇”,意味着新的天地,宇宙,这也是毛主席对他的无限期望。而事实证明,毛新宇也确实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真的配得上了这两个字。
从小,在毛主席以及父母的教导下,毛新宇做什么都很认真,尤其是在学习上,并不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就懈怠。而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毛新宇的努力下,1988年,他就被保送了中国人民大学。而他所选择的专业,恰好就是对于以毛主席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他用自己的言行,贯彻了对毛主席的敬仰。
随后,经过在学校多年的理论思想的学习,毛新宇毅然决然加入了军人的队伍。希望在军队的行列中对爷爷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并且对自己也是一个磨练的过程。
大学毕业之后,毛新宇不仅在军事科学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一路从一个普通的研究院荣升为副军级任务,并且获得了少将的军衔。在他一生的发展道路上,创作了不少与毛主席有关的著作,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毛主席无尽的怀念。
除此之外,毛新宇还去了衢州的毛家祖宅,追寻毛氏后人的生命轨迹。
远赴毛氏祖宅缅怀
2009年,毛新宇在爱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浙江衢州,追寻毛氏后人的踪迹,寻找先辈们为后代留下的精神。
衢州位于浙江省的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古城。毛新宇夫妇之所以会不远万里前来,主要也是为了瞻仰祖先们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探索毛主席的另一层身份,也就是毛太华的第20代子孙。
来到衢州的毛氏祖宅之后,毛新宇在这里仿佛能够感受到先人们的气息。从一下车开始,直到来到目的地,这里就像是被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围着,仿佛是在保护着这里的每一位毛氏子孙。
而毛新宇夫妇最终的目的地,就是衢州的清漾村,这里就是毛氏家族的历史发源地,同时也诞生过不少的文官。据资料记载,清漾村总共诞生过80个进士,全部都是从毛家后人所出的。
而毛新宇之所以会来到这里,探寻先人的踪迹,主要是因为一本毛氏族谱的揭秘,1999年,有人高价出售这本族谱。江山市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将这本具有重要意义的族谱留在本市。
后来,经过各个部门的协调,最终将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族谱留在了江山市的档案馆。也就是在通过这个族谱,专业人员才将毛主席的身份揭秘出来,原来,毛主席是毛太华的第二十代子孙。
所以,毛新宇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才想要前来此处,看一看毛主席祖先的故居是什么样的。对他来说,来到这里,就像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一样亲切。
那么,毛主席的故乡在湖南,为何与毛太华有关呢?这与清漾村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切,都源于这本毛氏族谱中的记载。
毛氏家族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毛氏的祖先们集中在陕西地区。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毛氏家族的人已经在中国的南方地区落地生根。而毛太华,则是元朝时期在江西一代生活的毛氏先辈。
后来,毛太华为了躲避战乱,又携家眷前往如今的云南丽江,并且在这里落地生根,还留下了后代。在这里,毛太华因为率领士兵参加筑城,因此立下军功,还被封为了“武德将军”。
而后来,毛太华再一次携家眷迁往至湖南,也就是如今毛主席的故乡。因为当时战乱的原因,湖南地区的人口稀少,这样人口分布不均的景象在当时很常见。为了平衡人口分布,毛太华奉命前往湖南,并且在这里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他的后人则分散在韶山地区,在韶山地区繁衍生息,而毛太华,也被奉为韶山的毛氏始祖。到了毛主席这一代,正好是第二十代子孙。所以,这也正好印证了毛主席是毛太华的第二十代传人。
而清漾村,则是一整个江南地区所有毛姓血脉的发祥地,所以,毛新宇才会不远万里,在家眷的陪同之下,远赴浙江。当他踏足这一片古故土的时候,应该也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先辈们的力量吧。
结语
作为中国的重要历史级人物,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难以书。通过一些历史著作以及影视作品也只能将这位伟人的风采感受一二。但是这并不影响后世对他的敬仰,毕竟如今这种春风红旗下的生活,是依靠毛主席的智慧得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小妹说文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