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两个遭到西方封锁的难兄难弟——俄罗斯与伊朗,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加强同彼此的经贸合作以应对西方的制裁。本来,这两个难兄难弟在一起抱团取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在一些西方人眼中,这样的举动却被错误地解读为:伊朗是被中国抛弃了,所以才会逐渐往俄罗斯的轨道上靠拢的。
日前,美国智库——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AGSIW)发表了一篇题为《被中国抛弃的伊朗,正向俄罗斯的轨道上靠拢》的文章。文章认为,过去几十年间,伊朗巧妙地将东方和西方玩弄于股掌之间,以便迫使双方做出让步并确保自身政权的生存。直至近些年来,伊朗才放弃了这一政策,并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和俄罗斯。然而,随着伊朗被中国抛弃,它目前正在快速朝俄罗斯的轨道上靠拢。
在此基础上,文章也强调,尽管从短期来看,向俄罗斯轨道上靠拢的做法有助于伊朗绕过西方的制裁,但从长远来看,对俄罗斯的依赖将严重限制了伊朗的外交机动性。
至于美国智库为何会说出“中国抛弃伊朗”的字眼,很大程度上是与伊朗经济部副部长阿里·费克里在前几天的时候抱怨“中国在伊朗的投资比俄罗斯少”有关。前几日,费克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2021年8月至今,伊朗总共吸引到59.5亿美元的投资,俄罗斯占据了其中的大头,在石油项目方面的投资大约有27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只有1.85亿美元,而且还都投资在包括交通运输路线和中转站等中小型项目上,并直言“对这个数字不满意”。
正是因为这段话,才让美国智库找到了“中国抛弃伊朗”的所谓“证据”。尽管美国智库发表这一文章,在外界看来多少有点挑拨离间的意味,但在一些伊朗人看来,伊朗就是被中国抛弃了,所以才会越来越被吸引到俄罗斯的轨道上来的,否则也不会抱怨中国对伊朗的投资少之又少。
只不过,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个离谱的因果逻辑是成立的,伊朗恐怕也是本末倒置了,因为如果站在我们中国人的立场上看,恰恰是因为伊朗和俄罗斯越挨越近了,所以才会和中国越疏越远的,这是伊朗自己的选择,中国反而只是一个因变量。
为什么会这样说?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话题转到伊朗抱怨“中国在伊朗的投资比俄罗斯少”的问题上。伊朗人抱怨中国比俄罗斯投资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俄罗斯投资的领域为什么是石油项目呢?还不是因为石油是俄罗斯对抗西方的一副王牌,加强与伊朗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自然还是为了给自己谋求最大的出路。
(图注:2021年,中伊签署长达25年合作协议现场)
而中国之所以将资金投在交通基础设施和中转站的建设上,自然是秉持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只有把伊朗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搞好了,才能在后续的合作中达到“双赢”的局面。而且,作为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在基建这一块哪些钱该花、花在哪,伊朗还能比中国更清楚吗?
更何况,中国在伊朗的投资真的比俄罗斯少吗?伊朗人在说出这句话之前,可能忘了中伊双方在2021年签署的一份长达25年的合作协议,在这份协议中,中国给伊朗投资的金额,往大了说有6000亿美元,往小了说有400亿美元。更重要的一点是,还不会因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两个数字单独挑出来,哪一个不比俄罗斯的27亿美元耀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俄目前关系日渐走向新高,但从国家利益层面来看,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越挨越近的趋势,也让中国在投资伊朗这个大方向上有所顾忌。
前面我们说过,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伊俄双方达成了一系列扩大相互合作的协议,包括涡轮机、备件、飞机设备易货供应以及联合建设天然气管道等。前不久,伊斯兰革命卫队自办周刊“Sobh-e Sadeq”的专栏作家侯赛因·查赫马奇更是直言,伊朗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涵盖了从服装和食品到汽车,甚至军事武器的所有内容。显然,随着双方越走越近,而且又都是深受西方制裁的国家,所以才会将贸易合作延伸至军事武器领域。
客观来说,伊俄双方能越走越近,其实更有利于中伊俄三国构建“铁三角”战略体系。只不过,在涉及投资多少的问题上,伊朗方面不应该把气撒在中国身上,也不能听信西方的谗言,把中方循序渐进的投资行为错误地解读为“中国抛弃伊朗”,更不能在投资金额上拿中方与别国比较,否则就破坏了中伊两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原创文章,作者:唐驳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