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之后,能够自行生产先进战斗机的国家数量便开始急剧下降。并且随着战斗机技术的愈发复杂和成本的大幅增加,能够自行生产先进战斗机的国家只剩下了美、俄、中、法、瑞典、韩国和印度等为数不多几个国家。不过美国军事媒体《军事观察》认为上述标准还是过低,如果把标准再拉高,比如在不借助其它国家的前提下能独立设计,并自行研制和生产包括“火控雷达、发动机和机载导弹”等核心部件在内的所有零部件,那么就只剩下中美俄三个国家。
二战结束后,战斗机进入到喷气机时代。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本质上和二战期间的螺旋桨战斗机只有动力系统的差别。因此产量都非常高,例如在朝鲜战争中一战成名的前苏联米格-15战斗机,尽管其服役仅三年后就被更新的米格-17所取代,但是它的产量依然超过了17000 架。还有大名鼎鼎的米格-21,原厂加上其他国家衍生版本产量超过了10000架。冷战期间美军产量排名前两位的战斗机是生产了约11000架的F-86和生产了约5200架的F-4。
相比之下,产量最大的第四代战斗机——F-16,尽管生产时间已经超过了45年,但是产量还不到4500架。这表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呈几何倍数增加,但是相应的战斗机的性能也水涨船高,一架能够干以前几架甚至是几十架的事情,因此生产数量大幅减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冷战年代战斗机生产由前苏联主导,其次才是美国,苏联每一代的战斗机总产量都大大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但是从第四代战斗机开始,前苏联/俄罗斯的战斗机产量开始大幅落后于美国。
这是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前苏联和其继承者俄罗斯经济遭遇了严重困难,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针对后,其GDP大幅缩水,国内需求已经降至冰点。即便是在俄乌战争爆发的2022年,俄罗斯空天军损失了60多架各型号战机,但是2022全年俄军只接收了31架新战机,分别是12架苏-34战斗轰炸机、4架苏-30SM2战机、8架苏-57隐形战机、7架苏-35S战机。其中4架还是交给俄海军航空兵的,因此交付给俄空天军的只有27架。这导致俄罗斯对外出口的战机数量要占到其产能的大半以上。
由于战机航电系统落后严重,再加上美国的刻意针对和抢单(埃及和马来西亚订单被抢),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将被西方国家打上亲俄的标签。除了以物换物的方式向伊朗出口了25架滞留厂区的苏-35SE之外,俄罗斯的战斗机出口基本停滞。这也是其没有登上《军事观察》全球产量前五榜单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尽管中国缺乏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那样庞大的海外客户需求,但是仅自身对先进战机的需求就足以推动其在战斗机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导致《军事观察》这次评选的榜单上只有中美两国战机。
排名榜首的是美制F-35 战斗机。F-35自服役以来问题不断,已经被发现存在约800个性能缺陷,并且还不断发现新的缺陷,尤其是在可靠性和发动机问题上,导致F-35受到广泛批评。更是被被美军认为远未为高强度战斗做好准备,因此五角大楼拒绝批准它进行全速生产。
但是作为F-16之后美国最大的现代化战斗机生产项目,同时也是西方世界唯一一款五代机,美国的盟友深度参与F-35项目。因此其产能依然稳步增长,2022年的产量达到了141架,虽然比预定生产目标少了一架,并与预计的全速生产的170架的产能相去甚远,但依然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产能最高的现代化战机。《军事观察》认为,尽管F-35问题很多,而且缺乏Block4软件版本后续的方案,但由于F-35的服役规模太大,以及来自国外旺盛的需求(占到了F-35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F-35将会继续生产下去。
排名榜单第二位的是中国的歼-10C战斗机,《军事观察》给出的年产能是约50架。《军事观察》认为歼-10C战斗机于2018年服役(实际上是2017年),与之前的型号相比有了革命性的改进,大量使用了来自五代机歼-20的技术和电子设备(比如同款无框衍射平显和苍蝇盔),以及同款空战武器,PL-10格斗弹和PL-15远程AESA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再加上出色的气动布局,这让歼-10C成为空战领域的佼佼者,即使面对规模是它两倍的对手,例如美国的F-15和俄罗斯苏-35,歼-10C也被认为可能比这两者都更具优势。
歼-10C战斗机以每年约50架的速度生产,这是中国能够在不到 1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巴基斯坦32架歼-10CE订单的秘密所在。作为对比,印度36架阵风用了6年时间才全部交付完毕。
歼-10C虽然不是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综合战力也无法与歼-16这样的重型四代半战机相比,但是其凭借出色的机动性能和更低的使用成本,依然成为中国空军3款主力机型之一,产量已经超过270架。
排在第三名的是中国的歼-20隐身战斗机,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款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五代机之一。《军事观察》估计歼-20的年产能约32架。歼-20与歼-10一样由成都飞机公司生产。歼-20从2016年开始服役,开始产量并不高,后者为了提高产能,成飞扩大了歼-20的厂房并采用了先进的脉动生产线,这让歼-20的产能快速增加,《军事观察》认为目前歼-20已经有超过200架服役,规模已经超过美国的F-22,成为全世界产量最大的双发重型五代机。而且每年大约 32 架机身的生产规模预计将继续增加可能性,使其更接近每年50架。
虽然歼-20的建造数量还无法与F-35相比。但是与F-35不同,歼-20是一款重型双发隐身战斗机,可以进行超音速巡航并携带更大的传感器和更多的武器有效载荷,同时受益于更高的作战高度和更高的机动性,歼-20被认为是比F-35更致命的最强五代机。
而且歼-20还在快速迭代中,已经有多个变体即将投入使用,其中双座型于2021年10月首次亮相,这款被认为能够遥控无人僚机。而进一步优化了超音速性能的改良型单座版本也在去年12月首次亮相,该版本飞行员座舱后部加高,不仅具备更大的内部空军,还能够降低超音速飞行阻力。
排名第四的是中国的歼-16,《军事观察》给出的年产能约30架。歼-16 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款双发重型战斗机,该机是前苏联侧卫系里最新的一款衍生机型。并且得益于比俄罗斯制造的侧卫系衍生机型更大的复合材料使用比例,以及更先进的传感器、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是整个侧卫系机型里最先进的。是一款能够与美国最新的F-15EX媲美的四代半双发重型战斗机。
歼-16是在歼-11BS基础上研制而来,于2015年左右服役。虽然生产时间在侧卫系里最晚的,但是其生产规模却是整个侧卫系里最大的,同时也是中国空军现役战斗机里生产规模最大的。目前中国空军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300架,并且还在以每年30架的规模继续增加,有消息称其最终生产数量将达到700架。
排名第五名的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军事观察》给出的年产能约22架。作为一款比F-16和歼-10更轻的轻型战斗机。枭龙的吨位与瑞典鹰狮和印度的光辉战斗机相当。该机主要是为满足巴基斯坦空军的要求而研制。巴基斯坦提出要求并提供大部分资金,然后由中国成都飞机公司负责研制。2007 年成飞制造出了首批枭龙战斗机,次年在巴基斯坦开始组装生产,巴基斯坦空军已经部署了140多架,并已经出口到了缅甸和尼日利亚。
枭龙的最新型号是具备四代半水准的枭龙Block III,安装了中国研制的KJL-7A型AESA雷达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武器系统方面与歼-10CE一样可以使用PL-10E格斗弹和PL-15E远程空空导弹,因此能够在与印度空军的空战中占据优势。
枭龙Block III最大的优势是在具备与歼-10CE差不多的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前提下,其使用成本和维护需求显著低于后者。枭龙Block III一旦在巴空军中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外国的兴趣将会增加。有消息称缅甸已寻求获得许可制造这种飞机的协议。
有意思的是,《军事观察》评选出的榜单中国占据了四款,这显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强悍的研发能力,以及中国超强工业实力带来的超强的配套能力。事实上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百分之百生产所有战斗机零部件的国家。不过同样是这次的榜单,虽然美国只有F-35一款上榜,但是却以140的年产能夺得榜首,而中国虽然有4款上榜,但是加起来的总产能却没有F-35一款多。F-35产能如此庞大的原因就是其一半的订单来自国外,因此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加快对国外市场的开拓来增加产能、稀释成本、降低单价并回笼研发资金,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我们的先进战机产能才能超过美国。
原创文章,作者:世界军武速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