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一九六四年,美国全面扩大侵越战争,并把战火烧到我国海陆边境,加上中苏关系全面破裂,我国面临着来自南北战争的威胁。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举全国之力将东北、沿海等重工业的机器和设备,转移到内地相对较隐蔽的山沟或偏远地区,这是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史称三线建设。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三线时期,根据国家规划,湖南京广铁路以西的常德、邵阳、黔阳等地区,均被列为“三线”建设范围。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在湖南中西部地区共安排大三线项目43个,小三线项目15个,湖南也一跃成为国防军工基地之一。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1965年,是湖南邵阳改变命运的一年,因战略防御需要,以上海为主的沿海地区,一共向邵阳迁来了大中型工厂20家左右。在今天新邵县城城南2公里左右,新阳路资江河畔就有一座当时得军工企业,国营703厂。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国营703厂,由当时得武汉752厂负责援建,隶属于国家机电部。厂址选定后,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从武汉、北京等各大城市而来。他们或携儿带女或成双成对,在工厂安家落户,还有一些来自北大、清华、哈工大高材生。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座颇具规模的军工企业耸立在资江河畔,高峰期包括属子弟在内全厂5000多人。作为国家电子工业部部属军工企业,生产蓄电池更是成为抢手货,远销海内外,一时间风光无限。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80年代国际环境不再紧张,再加上大批量的裁军,以军工为生存的军工厂接不到订单而出现营运困难。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本运营过高,在同行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至90年代企业运转日益艰难。后期虽有短暂复苏,但2008年冰灾成为压死骆驼得最后一颗稻草,703厂全面停产。

湖南邵阳:被岁月尘封的军工厂,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走进这座荒废的工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浓重的霉味扑鼻而来。地面上堆积着厚厚的尘土和杂草,墙角里堆满了垃圾和废弃物,高大空阔的车间里摆满了各种机器设备,生锈的铁件和破旧的木板散落在地上,显得格外冷清和寂寞。

原创文章,作者:忆三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3405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