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1964年8月,美国全面扩大侵越战争,并把战火烧到我国海陆边境,加上中苏关系全面破裂,我国面临着来自南北战争的威胁。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国家提出了“三线”防御的构想,尤其重视把深居内陆四川、贵州等省区的崇山峻岭列为最理想的战略后方。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1964年后,国家陆续在四川布局和启动了涉及国防、机械、电力等诸多行业的300多个建设项目,投入资金达300多亿元,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成都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的指挥中心,也是“三线建设”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后勤补给基地,同时也有众多的军工企业选址落户成都,位于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办的原国营成都电视设备厂便是其中之一。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国营成都电视设备厂,代号630厂,始建于1970年,1975年建成投产,由北京广播器材厂包建。630厂也是我国较早一批从事广播电视设备研制和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等信号传输设备的研发、生产。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当时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一批又一批从北京、上海等相关单位选派的技术人员、从各大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相继来到630厂,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当时的艰苦创业中。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研制生产彩色电视、调频收音机以及数字卫星接收机等信号收发设备,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式开启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国家投资重点从内地转向东部沿海城市,对三线建设工程实施重大调整。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630厂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渠道,并于1990年搬进成都二环路永丰立交桥。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工厂搬走后,各类建筑也都空置下来,有的车间被改造,有的整体被分割和肢解,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致使厂房及基础设施损毁比较严重。原本红火喧闹的生产、生活场景渐次沉寂,基础设施完全废弃,旧址和那段历史逐渐被岁月侵蚀,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成都时代印记,三线时期的军工厂,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

面对这些残垣断壁,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恐怕难以想象,当年为什么会在这里建设这些工厂。“三线厂"应时代的需要而兴起,又因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岁月的沙尘总在不经意间掩埋了时代的印迹。

原创文章,作者:忆三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3402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