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律师来帮忙#

案例摘要

人生要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困难,有时候需要靠勇气,有时候需要靠运气,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

2015年6月张某就遭遇了重大打击,原本生活还算有声有色的家庭,在母亲因为脑溢血住院后,彻底陷入了拮据。

高额的各类医疗费用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周边亲属也纷纷伸出了援手,基本上能借的钱都被借了个遍,好不容易是把母亲的病治好了。

欠下的债务需要家里慢慢的偿还,大家都不是很富裕,也不好拖延太久,好在这部分钱,并不焦急。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为了解决家庭的负担,张某的父亲更加忙碌的参与工作,偏偏越忙越出错,疲劳驾驶开车撞到了人,真是时运不济,但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解决。

对方要30万的赔偿,这对于已经山穷水尽的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能力承担了,张某经过内心斗争,无奈的向网络求助。

张某发布了一篇文章,详细的讲述了家中困境,请求好心人愿意施以援手的话,就借她1000元,她需要三百位。

这样简单,毫不掩饰的表达,让朋友们纷纷帮忙转发,大家都是心存善意,有很多关系好的朋友愿意多凑一些,但被张某拒绝。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这个筹款方式是张某计算过的,也比较好统计,后续偿还方便,梳理起来也比较清晰,张某每个月可以还五个人,预计五年可以彻底还清。

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有骂的很难听的,认为张某是赤裸裸的诈骗,异想天开的当众卷钱,群众里的好人还是比较多。

信息发布后很多陌生人申请加好友,向张某发起了一千元的转账,短短五个小时,张某就成功筹集到30万元,一夜之间家里的困境就解决了。

留给张某的未来,就是想尽办法挣钱,她是起得比鸡早,孜孜不倦的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不断地加班,睡得比狗晚,还要跑很多兼职。

2018年7月20日,一切的债务在这一天完结,身心俱疲的张某还完最后一笔欠款,终于得到了放松,这段经历让她很充实,很有斗志。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以案释法

常规借贷关系的形成是要依据合同的约定来达成,当成立借款合同的时候,双方就形成了基于财物的债权债务。

本质上经过法定程序认定或者标准流程的,才能达到法律承认的借款关系,而这样的关系才有保障,遇到纠纷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民法上的经济纠纷,处理力度并不会特别强硬,这也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并不在意被人提起民事诉讼,也就是借钱不还。

法律上虽然有强制执行的方式,来对付老赖,但适用的条件和程序较繁琐,很多时候民众没有办法在法院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法律程序的问题,让很多老赖宁肯拖到最后关头,耗费掉债主的耐心,才选择偿还借款,或者不断的跟债主协商,拖延还款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钱不还堪称当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之一,而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几乎人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亲身经历这种局面。

体现出现代生活的浮躁性,也表明了无数投机取巧者混迹在群众中试图凭借侥幸心理来占便宜。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基于互联网的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大部分网友已经形成了相对敏感的认知,但每次新骗术出现,都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上当。

这可能体现出群众本身的防备心理较差,或者可以说群众中永远会有人愿意相信并且付出善意,是时代的荣幸。

上述案例中的张某在紧急情况下选择真诚的求助,但这种形式其实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从网络上涌来的好心人是盲目的。

除了张某本身真实的这种情况之外,有很多故意捏造类似的事实,在网上招摇撞骗的人,其实形式都差不多,最出名的就是卖茶女孩。

河南女孩发朋友圈借钱,300人给她转账,一夜到账30万:她还了吗

他们借助网络发布讯息,所获取的财产说是借,但没有经过保证,财产转账的具体用途交代不清楚,在法律上是很难认定效力的。

这种事成了,自然是人间佳话,更多的是身陷骗局,从此让人不敢再相信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本就是十分脆弱的。

三百多位选择实施善举的行为人,本身也是出于万一是真的这种考虑,希望留下善意的种子,值得鼓励,但也需要谨慎。

这类事件传到别有用心的人耳朵里,恐怕要生出事端,理性来讲还是不支持,无论借钱还是行善,都完全可以经由更正规的渠道。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原创文章,作者:一品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media.com/216865.html